得知互动

标题: 解读经济危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规律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夜深精尽人未眠    时间: 2015-4-22 22:31
标题: 解读经济危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规律问题
  我们有很多政治实践方向的迷失,除了道德问题的因素以外,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实践方面的迷失;我们有很多政治上的分歧,除了道德问题的因素以外,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家对根本性的经济规律都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都只能看到其中部分方面的问题。
  经济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非常多。但是这里我们并非是想从经济学专业的角度来谈论经济问题,而仅仅从整体上简单谈谈与经济危机相关的一些基本的宏观规律问题。
  一、对经济危机问题的基本认识
  经济危机就是各种相关经济问题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后各种问题全面、集中爆发的表现。也就是说,经济危机在爆发前必定有很多经济问题的积累。导致经济危机最终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一个本质规律和多个间接影响:一个本质规律,就是资本的无限积累与储蓄的无限增加引起的消费性交易市场内的货币(准确地说一般是指纸币)单向流出,而非市场内循环流动;多个间接影响,概括起来讲就在于生产、分配与消费的不对称。
  (一)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观点
  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已将其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讲得足够清楚了,只是由于与现象的衔接方面讲得不是很透彻,特别是对于改革调整后的资本主义生产来看,所以大家没有很好理解这样一个问题。也是因为大家跟着马克思的思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阶级剥削的问题上,没有对经济危机问题本身给以足够的重视和思考。而且我认为,马克思的观点是最终要建立共产主义国家制度,完全放弃资本主义,他认为这样就可以完全避免经济危机,所以没有更加深入地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危机及其解决办法。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由于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设想缺乏实践经验,所以他不可能对所有问题都给出一个非常详细、准确的解答。而从我们今天的实践经验来看,建立共产主义国家制度的一些意识是非常正确的,但在很多经济领域我们需要资本主义的管理方式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服务,需要“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服务。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得不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管理模式下的经济危机的本质,以及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的完整办法。当然,我们在此也不能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进行教条式的理解,而是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进行理解,而是应该理解其基本精神。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观点的简要概括可参见人民日报2009年7月15日发布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企业一方面不断增加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尽可能压低工人的工资。这样就形成了生产的无限扩大和普通劳动者购买力相对不足的矛盾,需求增长经常赶不上生产增长,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2、“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使社会再生产的正常条件遭到破坏,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危机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得到强制性解决,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得到暂时恢复,为新的增长奠定基础,直到下次危机爆发。”】
  (二)经济危机现象的微观观察
  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信息的蔽塞,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生产出的产品大量增加,渐渐超出市场需求量(这里我们有意地先抛开宏观的本质规律认识),产品滞销或销售不出去,然后引起一连串的经济反应。这首先从某个或某几个行业开始发生。因为过多生产的产品滞销或销售不出,职工收入无法保证或减少,或直接的企业裁员;同时生产也无法继续正常进行。职工收入减少,引起消费减少,自然影响到其它行业的产品销售及生产;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自然引起原材料供应行业、产业以及其它相关行业、产业的产品销售及生产。整个经济市场形成连锁反应,如此恶性循环。最有爆发性的是,整个社会因感到经济的不安全而出现消费谨慎,减少非基本生活的消费,同时也出现投资谨慎,整个经济系统形成的恶性循环全面、急剧爆发。
  大家把以上现象理解为“信仰危机”,以为其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的“信仰”问题,以为人们都改变其“信仰”就能解决其经济危机。这种看法显然是非常肤浅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我们的“信仰”所指向的对象出现了问题,而不是我们“信仰”者有问题。即使这个时候没有出现消费谨慎和投资谨慎(假使人们都麻木的,没有这个意识),在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经济危机同样会在今后的一天爆发,而且后果更加严重。
  经济危机爆发时,表面上看是大家手里都没有钱买东西,都等着卖了自己的产品有了钱再买对方的东西(从行业群体角度讲),那说明是货币量少了,政府应该补充发行货币。凯恩斯理论就是这样做的,结果造成了通货膨胀,这是没有看清楚根本问题的结果(不针对合理的货币发行)。这种货币的缺少能够用货币增加发行来弥补吗?那可是一个无底“洞”啊!而且更重要的是,其“洞”内货币随时会倒流出来干扰经济市场的正常运转。
作者: 我周星驰    时间: 2015-4-23 06:31
  作者:阎长寿
  (三)经济危机原因的初步分析
  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其本质是什么呢?马克思理论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凯恩斯理论认为是需求不足。也就是说都是同一个意思,即生产与消费的不对称(先不考虑不同着眼点引起的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而这种不对称是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出的产品超出需求,这很正常,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再谈(减少劳动时间,即减少劳动生产的问题)。需求不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所有企业每一阶段的利润都不会全部拿来进行分配的,是要留一部分作为资本继续积累的(这是资本主义投资的本性),可消费货币自然是永远少于生产出的商品(这一点马克思已谈到)。或者说消费性交易市场上每发生一次买卖交易,都会有一部分货币转换为资本而流出消费性交易市场。如此循环,消费性交易市场的货币会越来越少,生产性资本货币会越来越多。或者说生产能力成增长趋势(受消费以外的资本积累、技术改进、管理完善等因素影响),消费能力成下降趋势(这一点不仅是资本经济运转影响的问题,也包括技术改进、管理完善等造成的劳动量及其成本降低的影响)。其次,大家的收入往往也不会全部拿来消费的,有条件时都要进行尽可能的储蓄积累(不针对合理的储蓄积累。不合理的储蓄积累往往还转向资本市场,如这些年对商品市场影响比较大的房地产领域)。对于后者,美国提倡的超前消费与低储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与消费的不对称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美国的经济危机还是未能避免。
  只要资本积累和储蓄在持续地增加(有无限增加的趋势),货币就在持续地、单向地流出消费性交易市场,消费性交易市场的货币就在持续地减少,经济问题就存在着,经济危机就会有爆发的一天。如果过多发行货币,不仅造就通货膨胀,而且发行过程中造就过多货币泛滥而扰乱经济市场。因为这些过多发行的货币已经超出了政府可以控制和稳定的能力范围。
  资本的积累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那么为什么在某些时候它又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经济又发展得很好呢(这也是遮挡我们视野的关键所在)?因为在生产力正常发展的过程中,生产与消费的不对称由货币发行弥补了,即政府系统人员先消费或政府采购或政府投资弥补了。这个过程本来就需要增加市场货币,本来就需要积累资本,资本积累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当然不会出问题。这个时候的政府(机构及人员)更像一个市场参与者,而非管理者。而这个过程不是无限发展的,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资本积累已经完成(其实也并非完全完成,只是此时盲目积累的资本不能转化为有实用价值的资本,与合理的生产需要相脱离),政府就可以完全依靠税收财政来维持政府系统的开支,不合理地、过度地发行货币必然会出问题。
  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会给生产力造成巨大的强制性破坏,同时也解决过剩产品,然后整个社会又可以进行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一点也是马克思早已谈及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定措施来缓解这个矛盾,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经济危机是无法从根本上得到真正解决的。如果其措施不得当,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畸形措施,往往还会埋下更大的隐患。这又是大、小经济危机的大、小周期的问题。不过有些措施还是积极的,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如各种被迫性的分配调整。这也是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后能够振作起来的原因(但还是没有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根本本质)。分配问题解决一部分以后,资本积累的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生产能力的发展依靠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的巨大代价来进行的。而经济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广大的普通劳动人民和部分“不幸运”的小企业。
  如果人们的储蓄到了一定合理水平(市场容量及抵抗不稳定因素的能力决定)以后稳定下来,并不会对市场产生破坏性影响,相反是积极的,但若达到了无限增加的趋势就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跟资本积累对经济危机的促进是一样的效果(还不用说储蓄往往会转向资本市场)。
作者: 清教徒1983    时间: 2015-4-23 06:31
  。
  
作者: wap0371    时间: 2015-4-23 06:31
  我赞成熊彼特
  
作者: s0712011    时间: 2015-4-23 06:31
  熊彼特???!!!
作者: 拒绝在爱你    时间: 2015-4-23 06:31
  (四)资本的积累及经济危机问题的全面描述
  资本的管理问题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非常中心的问题,几乎与经济学中的一切主要问题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对资本问题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就没法对经济学有一个足够的认识。
  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规模性的机械化大生产和社会化的分工与合作。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各种资源用资本进行组合是一种最简单的管理手段。这就需要首先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如果是国营企业,那么它的出发点是与实际需要相一致的,就是要组织生产,为大家创造财富。而且,国营企业的资本积累也非常简单,很多资源本来就属于国家的,属于大家的,直接就可以进行组合与配置。但国营企业的弊端问题大家都很清楚,所有权不属于管理者,那么管理权多放与少放给管理者都是问题。放权过多会造成监督缺失,产生腐败;放权过少会增加大量重复的管理成本,大大降低管理效率。同时这种管理权的分散与“分享”,以及人事变动上的管理权的争取,造就了管理者的精力大量消耗在管理制度的阻碍和权利的争夺之上,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
  私有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手段,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宽松的经济政策,允许一定的合法剥削,让部分人先富起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牺牲了较小一部分的不公平,节省了大量的管理成本,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另一方面讲,企业如果管理得好,不管它是属于国家还是私人,那都只是一个形式,实际都在为社会进行相同的服务:有效地对社会的各种资源进行组合与利用,解决就业,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缴纳税收支持公共事业,以及培养人才促进各种文化的发展等。这也正是企业的价值所在。
  但私有企业主(资本家)积累资本的目的不是那么高尚的,这在产生之初就是那样的,他们有自己的需要,那就是赚更多的钱,越来越多的钱。至于赚那么多的钱干什么,可能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多少钱)。只要生产在进行,资本所有者就要增加自己的积累资本,否则他们就不会参与这样的生产。这就出现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矛盾,其矛盾的结果就是经济危机的首要根源。
  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讲,企业进行资本的积累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但是当这种积累达到满足以后,其企业创造的利润就应该全部用来进行分配和消费,部分少量的再积累也要根据生产更新及结构调整等社会的需要来进行。但现实中却并不是这样的。
  市场上卖不出去的商品从消费需求(无效需求)的角度讲那是为消费者(大量的劳动者)准备的,但从分配的角度讲如果卖了钱以后是要留给资本家以积累资本为名所拥有的。或者说昨天卖的钱一部分本该分配给劳动者的已被资本家所占有,劳动者没有钱去购买那些市场上卖不出去而自己又需要的商品。这就在经济循环系统中产生了分配与消费的不对称。这时的生产与消费需求(无效需求)倒是对称的。至于生产与分配是否对称(分配是否合理于分工生产),那就要看大家认为那些卖不出去的商品本是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还是资本家的劳动成果了。如果大家认为那些卖不出去的商品本是资本家的劳动成果,我们就只能说这些资本家太“能干”了,创造出那么多自己消费不完的财富,而普通劳动者需要消费那么多的财富却没有能力去创造。这样一种生产、分配与消费的不对称自然不能形成货币在市场内的循环流动,自然不能形成生产、分配与消费的持续进行。
  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把经济危机的根源描绘得更形象一些:
作者: 深海咸鱼Van    时间: 2015-4-23 06:31
  @yancs2015 2015-04-17 22:30
  我们有很多政治实践方向的迷失,除了道德问题的因素以外,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实践方面的迷失;我们有很多政治上的分歧,除了道德问题的因素以外,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本原...
  -----------------------------
  我怎么感觉你是在描述具有朝鲜特色的社会主义呢
  
作者: 容园美永远美    时间: 2015-4-23 06:31
  @短腿_速跑
  我怎么感觉你是在描述具有朝鲜特色的社会主义呢
  -----------------------------
  你这就是国人特色的调侃!你觉得很来劲吗?!!
作者: u_96913243    时间: 2015-4-23 06:32
坛子很不错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5-5-2 19:40
真的 好久都没有这么笑了~ 好开心哦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5-5-2 19:43
这个论坛值得推荐,给了我们这么好的一个平台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5-5-2 19:43
假如我们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完成了,我们会真的令自己大吃一惊。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5-5-2 19:58
你你你你 呵呵~~~~别这样哦.....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5-5-2 20:05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静




欢迎光临 得知互动 (https://bbs.dezhif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