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互动
标题:
如何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
[打印本页]
作者:
swmozowtfl
时间:
2015-5-25 16:17
标题:
如何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
【写在前面】这是一篇摘录互联网思维账号的文章。之所以转载过来分享给小伙伴们,天天微逛觉得里面的案例我们基本都经历过,接地气、简单、明白,现在整合起来拿出来分析,大家的感受会更加深刻,不知道怎么选择产品的小伙伴一定认真看,你会从中受益。
" \ g+ X% [ o3 X
1、减少选择,限制你的消费者
, a; x5 b# v, |+ S
大量的研究证明,如果消费者面临的选择需要经过权衡才能确定,并且选项之间相互冲突(选了A就不会选B),那么所有选项的吸引力都会明显降低。
$ C# f2 X# z* J6 O: l q
因为选择是如此耗费精力,所有人们往往会尽一切所能规避做决定。研究者给一组医生看一个骨关节炎男士的病例,让医生们决定是开一种新药还是转给专家治疗,大约75%的医生决定开药。
2 O- x3 f% _! {5 |2 r% a; R3 ^- D
而让另一组医生决定是在两种新药中选一种来开,还是转给专家治疗,超过50%的医生选择了转给专家治疗-对药品多了一个选择,让他们自动地开始规避决定。
% F, j5 B( d! V: `7 t
(, 下载次数: 1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7 p+ E' R5 F1 [. t6 i- P
正是因为人类权衡利弊的过程如此之痛苦,因此你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你消费者的选择,减少产品的型号和种类。比如优衣库通过定位基本款而取得巨大成功,去年单是一款Heattech内衣就卖了1.2亿件。
# D0 p' s: x' o
在社会生活中,人类也通过增加限制而提升幸福感。比如婚姻,婚姻让你失去了不断选择性伴侣和精神伴侣的机会,但是让你不经过选择就可以轻松得到异性带来的价值。宗教限制了你无数的行为,但是通过让你的生活更有规律而让你生活更好。
9 x/ e' y/ b, P4 X! [
2、直接告诉消费者:你应该做什么
7 S; L8 v3 K" X' \" }0 ^
即使本来应该由对方决定的东西,你也需要提供一个指示,以降低别人的选择成本。
' E1 B; j/ b% d; E- f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募集捐款"的实验,一开始募捐者说:"我们正在为腾讯慈善募集捐款,希望你能够捐一些钱,不论多少都可以,让我们可以帮助那些先天疾病的儿童",结果很多人犹犹豫豫或者没有捐款。
; `( i6 H2 q+ j T4 x
到后来我们改变了说辞:"希望你能够捐出10块钱,帮助那些先天疾病的儿童",结果大家的捐款意愿显著增加了,而且很多人捐的不止10块钱。
) I: E' v2 [% b* M
为什么呢?
4 `( D7 n' e' V8 w1 t
当你只说"捐一些钱"的时候,对方的内心需要经过一些衡量:"我需要捐多少才算是合适的?1块?10块?还是100?"这个内心的衡量相当耗费精力,很多人就在这个耗费精力的过程中最终索性不捐了。
! V4 D0 t, G) ]- ~8 @" o
但是如果加一个"捐10块钱"的指示,大部分人就可以不用思考,直接从钱包中掏出10元钱,并且迅速可以回到自己刚刚正在进行的工作中,整个过程不需要耗费太大精力。
2 K5 y. E2 _6 y, b
所以,如果你想让别人付出一个行为,最好加一个"明确的指示",让别人减少选择成本,从而可以"毫无顾忌"地做某件事。
0 Z: y7 S n7 Y. e. _7 a& |
3、不要迷恋不靠谱的"市场调查"
7 D Z5 C3 N/ i) P& A
如果你做一个大型的市场调查,问消费者想要多样化的选择还是想要单一的产品,那么得到的答案肯定是-产品型号越多越好。但是这并不代表这是他们内心真正想要的,因为人经常高估自己对"差异化"的需求。
# F' |9 A* F* Z
在一个实验中,研究者让一组人每天为第二天挑选食物,并记录他们每天的选择;同时让第二组人为下周挑选食物,并记录他们选择。
% K/ }% ]$ p, a& o/ a+ ]
结果发现,只需要为第二天选食物的人列的食谱几乎都是类似的(假设你喜欢土豆,那么你几乎每次为第二天挑选的东西里都有土豆)。
0 g% d5 U. V) `6 E9 H0 k S5 m
但是另一组需要为下周挑选食物的人,却在食谱上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比如即使他们喜欢土豆,但是往往只会在周一计划上写上土豆,他们想当然认为自己未来一周肯定喜欢每天不同的东西。
1 |& \ _, ?- r ^
所以,消费者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总喜欢新潮产品和不同的口味,但是这种预计往往是不准确的,作为营销人员不可轻信。
: q; e7 C' i: {3 v Z
4、只提供一个"最好的选择"
1 l' E+ [. d4 t' @: `' c
如果你想通过促销折扣吸引眼球并且增加销量、清理库存,最好的方法往往并不是所有产品全线促销,而是同一品类内只提供一个"最好的选择"(比如很大的折扣)。
; k' F+ g1 @# d( g) I" z
比如研究发现,当一组产品中的某个产品打折后,消费者显著提高了购买意愿;但是如果3款同类产品同时打折,消费者对3款打折产品加起来的购买意愿都不到原来一款产品的三分之一。
* V) s) h) c7 d( [" M& E
消费者往往在某个类别中选一个最好的。但是如果你同时提供好几个最好的,会让他们本来很简单的购买行为("买那个打折的")变得如此复杂而且需要权衡("打折的3个到底哪个好?")。在权衡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逐渐消失了。
5 e' }1 C- o" H7 @# o3 g
5、定制消费者需求
+ w* i! ]3 b3 p4 S
可是,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如此多样,每个人想要的东西就是不一样,怎么办?
) X( o$ ~ i2 Y* T
是的,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把所有选择的过程仍给消费者,因为他们真正需要的是"选择的结果"而不是"选择的过程"。
7 h; u/ ]0 G) a2 {% R) \; E
实际上,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你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同时又减少他们的选择成本。比如各种网站上著名的"猜你喜欢"的功能-基于过去的用户数据,预测这个用户可能会喜欢什么。而不是把一堆东西推送给他,让他自己做选择。
. M2 ]. g T, V0 ]' q
; f; W3 n- q, b( x) q) w4 Q
, A g% n6 c3 D) Q. o; j) {
原文出处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b90c6e40102viv5.html
" o* Y$ r, Z$ V7 @- _* X
搜外论坛原创作者:天天微逛
# j8 b/ h4 v6 u
日期:2015-5-13
+ S- |9 G8 J2 ?) r- P3 @8 r$ d* q; M
即使本来应该由对方决定的东西,你也需要提供一个指示,以降低别人的选择成本。
【写在前面】这是一篇摘录互联网思维账号的文章。之所以转载过来分享给小伙伴们,天天微逛觉得里面的案例我们基本都经历过,接地气、简单、明白,现在整合起来拿出来分析,大家的感受会更加深刻,不知道怎么选择产品的小伙伴一定认真看,你会从中受益。
* W! \$ v& `+ F. K2 r* u
1、减少选择,限制你的消费者
5 B6 ]7 [5 e2 l- w" X) V* Z+ ~
大量的研究证明,如果消费者面临的选择需要经过权衡才能确定,并且选项之间相互冲突(选了A就不会选B),那么所有选项的吸引力都会明显降低。
2 B9 T2 u* `6 V" U9 g( u
因为选择是如此耗费精力,所有人们往往会尽一切所能规避做决定。研究者给一组医生看一个骨关节炎男士的病例,让医生们决定是开一种新药还是转给专家治疗,大约75%的医生决定开药。
) ~' {% E1 R5 s$ r7 p! F$ x3 }
而让另一组医生决定是在两种新药中选一种来开,还是转给专家治疗,超过50%的医生选择了转给专家治疗-对药品多了一个选择,让他们自动地开始规避决定。
0 z2 d9 C% o4 I, h3 Y
2 ?. h" G, g. s( ~
正是因为人类权衡利弊的过程如此之痛苦,因此你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你消费者的选择,减少产品的型号和种类。比如优衣库通过定位基本款而取得巨大成功,去年单是一款Heattech内衣就卖了1.2亿件。
/ W9 X2 _0 _! D1 ~7 w
在社会生活中,人类也通过增加限制而提升幸福感。比如婚姻,婚姻让你失去了不断选择性伴侣和精神伴侣的机会,但是让你不经过选择就可以轻松得到异性带来的价值。宗教限制了你无数的行为,但是通过让你的生活更有规律而让你生活更好。
/ F' O+ x4 x$ C& G1 T2 a6 N
2、直接告诉消费者:你应该做什么
! I! h, l. i- K v9 _' x
即使本来应该由对方决定的东西,你也需要提供一个指示,以降低别人的选择成本。
! |, F! ^5 z9 E& j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募集捐款"的实验,一开始募捐者说:"我们正在为腾讯慈善募集捐款,希望你能够捐一些钱,不论多少都可以,让我们可以帮助那些先天疾病的儿童",结果很多人犹犹豫豫或者没有捐款。
9 W \6 Y: a0 x) ]) R) b- u5 `
到后来我们改变了说辞:"希望你能够捐出10块钱,帮助那些先天疾病的儿童",结果大家的捐款意愿显著增加了,而且很多人捐的不止10块钱。
% h. C2 h) z+ P3 G# N2 [1 e* k& n
为什么呢?
+ }1 `9 w! q) u# h8 z
当你只说"捐一些钱"的时候,对方的内心需要经过一些衡量:"我需要捐多少才算是合适的?1块?10块?还是100?"这个内心的衡量相当耗费精力,很多人就在这个耗费精力的过程中最终索性不捐了。
6 L. p# B& w6 g8 o
但是如果加一个"捐10块钱"的指示,大部分人就可以不用思考,直接从钱包中掏出10元钱,并且迅速可以回到自己刚刚正在进行的工作中,整个过程不需要耗费太大精力。
* S3 Z2 r6 X0 K# s+ C+ E4 n4 f) T
所以,如果你想让别人付出一个行为,最好加一个"明确的指示",让别人减少选择成本,从而可以"毫无顾忌"地做某件事。
$ E/ o @: @% h8 N- l' m H+ R
3、不要迷恋不靠谱的"市场调查"
' F0 W; @: ?' P* Z
如果你做一个大型的市场调查,问消费者想要多样化的选择还是想要单一的产品,那么得到的答案肯定是-产品型号越多越好。但是这并不代表这是他们内心真正想要的,因为人经常高估自己对"差异化"的需求。
! @* ?2 D+ d1 m1 z
在一个实验中,研究者让一组人每天为第二天挑选食物,并记录他们每天的选择;同时让第二组人为下周挑选食物,并记录他们选择。
2 w2 m+ c7 C& x: \) |3 O
结果发现,只需要为第二天选食物的人列的食谱几乎都是类似的(假设你喜欢土豆,那么你几乎每次为第二天挑选的东西里都有土豆)。
O% B5 G% e% T" ?- e
但是另一组需要为下周挑选食物的人,却在食谱上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比如即使他们喜欢土豆,但是往往只会在周一计划上写上土豆,他们想当然认为自己未来一周肯定喜欢每天不同的东西。
1 V0 h2 z( ?0 F0 Y [/ }
所以,消费者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总喜欢新潮产品和不同的口味,但是这种预计往往是不准确的,作为营销人员不可轻信。
1 |2 [9 b% A6 ]
4、只提供一个"最好的选择"
4 b) J$ t* y! X
如果你想通过促销折扣吸引眼球并且增加销量、清理库存,最好的方法往往并不是所有产品全线促销,而是同一品类内只提供一个"最好的选择"(比如很大的折扣)。
9 C: v) Z" `5 b2 ?: {6 e
比如研究发现,当一组产品中的某个产品打折后,消费者显著提高了购买意愿;但是如果3款同类产品同时打折,消费者对3款打折产品加起来的购买意愿都不到原来一款产品的三分之一。
0 N; O; ]0 r% P# r3 g; A
消费者往往在某个类别中选一个最好的。但是如果你同时提供好几个最好的,会让他们本来很简单的购买行为("买那个打折的")变得如此复杂而且需要权衡("打折的3个到底哪个好?")。在权衡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逐渐消失了。
! j% V$ V7 u3 {: N' B. j" o# [# \2 I
5、定制消费者需求
W8 \6 B; W# o8 o+ A
可是,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如此多样,每个人想要的东西就是不一样,怎么办?
6 n! K% I/ j" U% G1 E
是的,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把所有选择的过程仍给消费者,因为他们真正需要的是"选择的结果"而不是"选择的过程"。
9 ^: m+ E- F# p9 L3 E9 @
实际上,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你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同时又减少他们的选择成本。比如各种网站上著名的"猜你喜欢"的功能-基于过去的用户数据,预测这个用户可能会喜欢什么。而不是把一堆东西推送给他,让他自己做选择。
+ k" r/ D! Y9 \% O; ~5 Y
* P: g7 d8 E8 h; q! u0 b" W
/ M$ t; Y1 P" D3 X
原文出处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b90c6e40102viv5.html
2 U. Z9 E5 N" J6 N) @3 U
搜外论坛原创作者:天天微逛
9 {8 D* Z ^0 V C O
日期:2015-5-13
& L2 ~7 Q4 w+ D+ W/ t0 A) ~7 Z
为客户着想,是一个销售人员最起码的心理减少选择,让消费者有选择的方向
(, 下载次数: 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buingeEvineus
时间:
2015-10-31 13:01
(⊙o⊙)…好长啊,我虽然回复不了那么多字,但十五字还是有的。
作者:
gevaemaidovef
时间:
2015-10-31 13:01
貌似我没看懂那~~~
作者:
wwdu926a
时间:
2015-10-31 13:02
这个得知互动技术交流论坛很不错
作者:
wwdu926a
时间:
2015-10-31 13:02
这个程序有没有漏洞啊
作者:
wwdu926a
时间:
2015-10-31 13:02
你你你你 呵呵~~~~别这样哦.....
作者:
seazvyt
时间:
2015-12-11 19:44
极品可以说是让你馨香满腹,三日不绝!!古人说的好:想要作文章,先要学做人。由作者的文章我们也可以揣测出作者定是成长在一个汗牛充栋,文化氛围浓厚而且精神面貌积 极向上的幸福家庭里面。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亲情冷淡的时代,能够在这样的家庭里
作者:
mwxny
时间:
2015-12-11 19:44
真的 好久都没有这么笑了~ 好开心哦
作者:
bqtklouu
时间:
2015-12-11 19:44
晕倒`````不要造我的谣言哦~~小心我打你pp~~嘿嘿~~~~
作者:
seazvyt
时间:
2015-12-11 19:44
小手一抖,经验到手!手拿酱油,低头猛走!酱油党路过,杜绝零回复
欢迎光临 得知互动 (https://bbs.dezhif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