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为五种,主要区别如下:
心阳虚:常见心悸、心慌、怔仲有空虚感,心胸憋闷或疼痛暴作,失眠多梦,心神不宁。心悸惕然而动,心胸憋闷心痛,气短息促,自汗乏力,面色晄白,唇色紫暗,苔白滑,脉细弱或沉细迟或结代等。
肝阳虚:兼见头晕目眩,两胁不舒,女子乳房胀痛,少腹冷痛,月经不调或崩漏,男子阳痿,懈怠疲劳,忧郁胆怯,情绪抑郁。口唇发青,脉沉迟无力。
脾阳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干呕,大便稀溏,嗳腐吞酸。常有腹痛腹胀之感,喜温喜按;常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口淡不渴。
肾阳虚: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多尿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女性月经减少、宫寒不孕,性功能衰退。脉沉迟。
肺阳虚: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低懒言,咯吐涎沫,质清稀量多,痰如白沫。自汗,背寒如掌大,易感受风寒,或稍作劳累即作哮喘,或作喘促,或作感冒。平素神疲乏力,短气不足以息,苔白滑润,脉迟缓或虚弱。
1.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阳虚体质人群由于阳气缺乏,所以身体内环境会处在一个较“寒冷”的状态下,经常感到怕冷,且四肢冰凉。
2.完谷不化:当身体阳气不足时,就不能很好的腐熟胃内食物,所以阳虚体质人群会伴有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这种完谷不化情况。
3.精神不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稍微一活动,就会感觉心慌、气短,还特别容易出汗。
4.舌淡而胖,或有齿痕:体内阳气衰弱,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从而导致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寒化类疾病。
阳虚者体内阳气缺失,发病倾向多集中在寒化类的疾病,如容易患有痹证(老寒腿、四十肩)、咳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泄泻、痛经等疾病。因此日常生活中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温中补阳调理。
温补类食物。
阳虚体质者体内阳气不足,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点甘温补益类的食物,例如鸡肉、羊肉、虾、黄鳝、刀豆、韭菜、洋葱等等。要少吃滋腻、生冷类食物,否则会加重对体内阳气的损耗。
欢迎光临 得知互动 (https://bbs.dezhifl.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