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电(李佳佳李珂)难治疗、易复发已成为肿瘤治疗不可逾越的难关,如何跨越这些难点?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GWAS全球基因测序和芯片技术的领导者因美纳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庆先生,以及中国领先的癌症精准诊疗企业至本医疗首席运营官卢磊磊博士针对癌症治疗与监测的精准诊疗赛道发表了行业洞察与思考。
伴随诊断试剂盒解决靶向药融合率问题
靶向治疗的出现曾给许多肿瘤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然而,靶向药的融合率一直是肿瘤患者在进行治疗时无法回避的难题。
在本次进博会前,至本医疗发布了中国首个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NGS)、针对NTRK融合基因的伴随诊断(CDx)试剂盒。至本医疗首席运营官卢磊磊博士介绍,这是中国第一款与未上市药物深度捆绑、不限癌种且同时开发的伴随诊断试剂盒,它很好地解决了抗肿瘤靶向药拉罗替尼在亚洲人群中融合率平均只有千分之四的现状,预计未来至本医疗将有更多的不限癌种靶向药和伴随诊断试剂盒投入研发和商业化。
伴随诊断(CDx)试剂盒的基础是测序技术(NGS),那么,测序技术的成本几何?何时能够普及?
因美纳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庆先生表示,得益于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市场的不断扩大,目前,运用因美纳测序平台NovaSeq 6000,最快只需要24小时,以600美元的单位成本便可完成一个全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这相较于2007年因美纳刚收购位于美国的索来萨公司时需要花费1亿美金去测定基因组,完成了在降价上的巨大飞跃。除此之外,李庆先生还回忆到1990年全世界六国科学家第一次测定人类基因组时,需要花费十一年和30亿美金来完成。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将会以更低成本和更快捷的产品惠及大众。
同时,他认为,新事物的发展和全面推行需要时间,因美纳一直走在全球发展本土化的路上。自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因美纳扎根于全新的本土化战略,坚持“朋友圈”式的业务发展,与至本医疗进行深度合作,推动中国基因测序产业的普及与发展。
至本医疗首席运营官卢磊磊博士也表示,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在中国的逐渐普及,国家政策对高科技临床医疗的大力扶持,以及因美纳和至本医疗的深度合作,高通量测序技术(NGS)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完全中国本土化,真正让中国的老百姓获益。
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创新癌症复发监测模式
肿瘤患者不仅在治疗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在完成治疗后,患者们也往往会面临癌症复发的风险。在中国,每年大概有60%~70%的肺癌患者在“治愈”之后的三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现象。
这是因为,少量癌细胞在治疗后仍会残留在患者体内,即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简称MDR),这些残留的癌细胞数量可能很少,不会引起任何体征或症状,有时通过CT影像是看不到的,但它们有可能导致癌症复发。
如何点亮CT影像无法检测的盲区?研究表明,MRD检测能够比传统的CT影像学更早鉴定出疾病复发风险,在不同的癌种中,具体的提前时间为,鼻咽癌6个月,乳腺癌7.9-11个月,胰腺癌6.5个月,肺癌70天-5.2个月,结肠癌167天-10个月。
2021年,至本医疗重磅推出了泛实体瘤MRD(微小残留病灶)产品至美/OriMIRACLE™S,与市场上其它MRD产品相比,至本的MRD产品最大特点是可以为每个患者进行定制化的MRD监测,精准预测复发监测、预后评价和治疗指导,真正做到患者的全程管理。
至本医疗首席运营官卢磊磊博士指出,微小残留病灶(MRD)作为癌症复发的预防检测方法,面对的是一个更庞大的术后存活的肿瘤市场。至本医疗作为行业内快速进入赛道的企业,希望未来能以数据驱动作为出发点,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数据与MRD结合,克服重重困难把带到高科技的检测方法带给患者。对此,因美纳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庆先生也表示,成熟的MRD技术是未来向往的方向,但这需要双方企业的深度合作和脚踏实地的数据筛查,才能达成一个像组织检查一样的靠谱方案。
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全人类的永恒追求。癌症作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已成为我国四大慢性病之一,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中,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癌症新发人数位居全球第一。
目前,我国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在2030年要达到79岁;而国务院2019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里,也进一步提出,将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提升15%,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的目标。
紧跟国家步伐,医疗企业们积极推动“健康中国2030”目标达成,以领先科技成果服务癌症临床诊疗,以专业知识和前沿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生存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