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自今年2月16日起正式实施负利率政策以刺激银行放贷和消费者支出,将金融机构存放在日本央行的部分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从之前的0.1%降至-0.1%。早在日本之前,欧洲央行及一些欧洲国家如丹麦、瑞士、瑞典早已开启了负利率模式。最新的市场预测显示,由于日本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及行进一步下调负利率,欧洲央行下月将存款利率由-0.3%再度下调10-20个基点。
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加大了宽松力度,然而如此宽松的国际货币环境的背后反映的是各央行对本国经济增长的信心不足,期待压低名义利率刺激实体经济活动,推动通胀率上行。反其道而行之的美国成了投资者担心的“尾部风险”,美银美林和德意志银行的模型数据都认为美国经济正陷入衰退。这预示着全球经济将因主要经济体的负面拉动而持续低迷,并且依旧影响着大宗商品市场的灰暗前景。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引擎及大宗商品需求大国,其经济状况备受世界关注。即便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但依旧有机构认为中国巨大的耐用品需求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并对人均GDP构成支撑。瑞士信贷在去年10月份的研究发现,中国的中产阶级规模为1.09亿人,而美国同期中产阶级规模为0.92亿人,人数超过美国尚属首次。随着这一群体数量的增加,能源、汽车以及其他耐用品需求也将随之上升。
然而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阵痛期,面对如此不明朗的世界局势,国内消费也将受到抑制。摆在眼前的是,中国PPI连续47个月下滑,去产能、去库存压力仍存;企业债高企,信用违约掉期上升至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等状况,中国经济依然有较多的不稳定因素,需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作战,可以预见的是整体货币投放量将会大幅提高,而财政政策也将变得宽松且非常灵活。
不论是欧日的负利率、美国的衰退担忧,亦或是中国的PPI下滑,以及全球股票市值及债券收益率的普遍下滑,全球贸易增速下滑,矛头都指向通缩,而通缩反过来又阻碍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虽然宣布名义利率为负的国家不多,但实际利率为负的国家不在少数。在本就低迷的市场价格因素下,实际利率为负的国家也将逐渐增多,特别是主要大宗商品贸易国。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金融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农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改革措施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但面对全球需求的疲弱不堪,及通缩潜在的自我加式强循环,改革对内需和外需的作用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显现出来,而其他国家的低利率刺激政策在短期也看不到效果(实施负利率近两年的欧洲国家通胀率并没有上升),从这一方面来讲,大宗商品市场仍将处于通缩阴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