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十四五”,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目标任务。“五个中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具体联系了武汉实际。为何确定这“五个中心”,来撬动武汉发展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加快打造“五个中心”,武汉有怎样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对此,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邹薇。
采访嘉宾: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宏观经济与政策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政策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邹薇。
1
“五个中心”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题中应有之义
长江日报:为什么是这“五个中心”,而不是别的?
邹薇: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五个中心”——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已然超出了仅仅关注经济总量本身。这“五个中心”涵盖了五种具体职能,致力于从更加整体、全面、系统的层面来提升武汉这座城市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而且,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能仅靠经济总量和收入水平,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城市要有足够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能够引领区域甚至全国的发展。
我们在判断一个城市能不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时候,要考虑多个指标,如产业结构、创新能力、高端人才数目、社会服务能力、在拔尖创新领域中拥有的重要技术、对外国际交往等。至于是用10个还是9个指标来进行评估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但总体来说比较确定的一点就是,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它所具备的功能应该十分强大,不是仅仅用人口数目、土地面积、GDP总量就能涵盖的。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五个中心”无疑会大大有利于武汉建设好国家中心城市。
2
打造“五个中心”,体现了武汉直面问题、奋起直追的勇气
长江日报:全国经济中心是“五个中心”中的“排头兵”,怎么看待这个目标?
邹薇:武汉打造“五个中心”,挑战与机遇并存。首先就全国经济中心来说,虽然武汉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但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仍然不足,从人均、地均来说,武汉经济的含金量还存在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评判一个城市是否为全国经济中心,不能只看经济总量,还要看其辐射力,有一些数据能够说明,武汉这座城市目前所应该具备的辐射带动能级还不够。比如,武汉的龙头企业发展明显不足。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武汉市认定的只有7家。按照城市划分,武汉排在第7位,排在前列的北京上海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都比我们要多得多。民营经济500强里,武汉认定的是13家,这个数目只有杭州的三分之一、苏州的二分之一。这也说明我们企业的块头、龙头企业的数目还是相对不足的。
长江日报:“五个中心”目标的设定,是否有“扬长补短”的考虑?
邹薇:从系统观念来看,“五个中心”对应的领域,有些武汉具备传统优势,比如科技创新、商贸物流等。但具体到某个中心,优势领域中又有短板不足,弱项领域中又有新的机遇,这个特别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辩证看待,才能更好长长板、补短板。总的来说,确定这“五个中心”的目标,体现了武汉直面问题、奋起直追的勇气。
就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来讲,武汉创新发展方面仍有明显短板。很多人都认为武汉市是一个科教大市,科教大市体现为它所拥有的高校数目、大学生数目、科研院所数目等等。但科教大市并不等于科教强市,科教强市在于一座城市的创新能不能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动能、更多的创新性发展企业。从数据上看,武汉的科教优势尚未充分地“为我所用”。2019年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仅排名第10,这个数目只相当于北京的14%、深圳的24%、广州的32%。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高新技术企业与这些城市相比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五个中心”中,武汉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底蕴和基础最深厚。武汉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货到汉口活”集中体现了商贾云集、商贸繁荣的都市胜景。武汉长期积累的交通区位好、产业基础强、市场空间大、科技资源多等优势更加凸显,武汉完全有条件、有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同时我们也看到,发展商贸物流中心仍面临重重挑战。比如武汉航空旅客吞吐量与国内排名前10的机场差距继续扩大;铁水联运、水水直达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堵点;武汉物流园区建设多而散,未形成有效的互联互通;武汉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圈的辐射能力尚未体现。
武汉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城市的一大优势,是基于武汉是一座九省通衢的城市,具备较好的区位优势。我们的对外投资能力、外商来访能力、境外游客数量,以及在武汉设立的外国使馆的数目等,跟很多城市相比都存在差距。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有一个目标是建立区域金融中心,但我们在资本市场的占有量相当不足。目前,武汉市A股上市的公司的数目远远少于北上广深。要想真正打造一个区域金融中心——还不是全国金融中心——我们都需要有相当强劲的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也要有相当多的上市公司。
3
“五个中心”一定能真正立起来
长江日报:加快打造“五个中心”,武汉有多大底气?
邹薇:“五个中心”的打造,有一定难度,这也证明了武汉人民的志气和气概。恰恰如此,更需要我们一切联系实际,仔细分析自身情况,把优势做出化合效应,直面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下大力气让长板更长,让短板快长。毫无疑问,这“五个中心”需要武汉全市上下花费很大的力气去努力打造,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五个中心”真正地站立起来。
更应该看到,武汉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尤其是疫情之后,国家和各级政府给予了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相当明显的大力支持和政策优惠,武汉已然恢复其城市活力。可以说,目前的武汉正处在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发展格局重塑期、蓄积势能迸发期和城市治理提升期,武汉正面临一个很好的浴火重生、再出发的重要机遇。而且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武汉的区位、交通、科教、产业、市场等优势将会更加凸显,“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交会聚力,再加上全市人民同心同德、空前团结,武汉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打造“五个中心”,建设好国家中心城市。
长江日报出品采写:记者刘珍编辑:王戎飞 校对:刘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