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9岁对于一个人一生来讲只是开始不久,还有许多机会,只要放平心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就会成功。
职场“29岁现象”:是继续打工还是创业?
最近流行一种说法,即29岁以前,属于青春“保质期”,29岁以后,就Timeout(过期)了,所谓的29岁现象。因此,如要在青春岁月里有所突破,创出一翻事业来,就宜赶在青春“过期”之前。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当你站在二十几岁的尾巴上,当身边又一位朋友宣布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始创业了。你是否内心也开始焦虑,是否开始夜不能寐,是否心里的那颗创业的心亦开始蠢蠢欲动?
职场中“29岁现象”
“三十而立”的古训让现代职场中许多29岁的男人出现惶恐,表现在看书、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忽高忽低;设定的工作目标或高不可攀或放弃追求;对下属或要求过分或听之任之,对亲友不耐烦,对团队尤其是对上级经常抱怨牢骚,对待批评建议经常没有耐性甚至反应过分激烈,老虎屁股摸不得;
经常比过去,讲排场慕虚荣,对自己过去的同学朋友羞于提起现在的职位或收入,内心经常将自己与认识不认识的佼佼者做不切实际的攀比,攀比之后往往自惭形秽、自怨自艾、自我放逐,严重者陷入重度抑郁症;生活没情趣、工作无效率,经常是心里着急行动却无力无效,就像人们梦中经常遇到的紧急情况:想跑迈不开腿,向动动不了,想说张不开嘴,人际关系不是冷漠就是紧张。
沈志华在这个中型企业已经工作五六个年头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不但工作初期的新鲜感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遭遇到职场天花板:工作了这么久,公司该涨的薪水也涨了,该提拔的职位也提拔了,基本上,薪水和职位都已经没有什么上升的空间了。
二十出头那会,沈志华知道是打基础的时候,要想今后有成就,现在就要多付出,因而心态较平和,也有一定的耐心;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自己的心智非但没有成熟,反而越来越急躁了。眼看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的结果没能达到社会上讲得“立业”的期望和标准,沈志华渐渐觉得自己对父母不好交待,不好意思见同学朋友,自己无法面对,自己给自己制造很多无形的压力,而且越来越大。
倦怠和迷惘,成为“29岁现象”里的男人们的普遍心理。作为职业人,他们被企业按照职业、职位的标准来要求,也得到了相应的作为企业人的报酬。但作为一个社会人,这些报酬并不能保障他们的未来。员工在企业的任职结束,也意味着这次交易的结束。从此,企业就不再对这个员工的未来负责了。但是员工却不能就此停止努力,他需要去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或者创业机会,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得作为职业人的男人产生焦虑与倦怠情绪的根源。职场的倦怠,是因为这些人实在看不清楚职业的未来。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今日的努力只是在为公司付出,充其量是“锻炼了自己”,但这种锻炼如果不能成为行业顶尖,事实上对未来的益处也是有限的。
在外企工作的职业人碰到了天花板,然后去了内企延续职业生涯,但在内企的人又能如何?微薄的薪水,朝不保夕的工作,尽管今天被称为经理或者别的什么头衔,但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有着一份或许不那么美好的工作而已。
既然职业不是未来的保障,一个具有长久考量的职业人就会不得不自己去寻找保障。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是一个创业人数很多的地区,这固然和机会多有关系,但深层次上,恐怕是他们更需要的是通过创业来为自己的“而立”和未来的保障做设计。
但是不是一遇到瓶颈时期就得逃离职场,选择去创业呢?是不是选择创业就能让前途一片光明呢?不管做什么,盲目地去做,不加分析地去做,结果必定是失败居多。不妨先分析一下为什么自己成为“29岁现象”里的一分子吧。
29岁现象较为普遍,对于不少已经成功或者尚未成功的人士可能在职场经历中都会遇到,只有少数一帆风顺的人,可能较少面对这个问题。内因是没有足够地反省自己,内在潜能没有充分地释放出来,外因则与自己所选择的行业、工作单位和工作部门等不适合自己有关。
对于29岁现象,应该首先反省自己,看是不是找到了喜欢的工作,如果没有,就很难投入地去工作,更不会在本职岗位上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创出佳绩。其次要从周围的环境寻找原因,看自己的风格是否与上司相符合等。不管怎样,29岁对于一个人一生来讲只是开始不久,还有许多机会,只要放平心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就会成功。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二十几岁的男人,一定得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脚踏实地工作,积累经验,做到能够自食其力,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了解自身能力、经验和擅长,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找准自己的位置;有稳定的收入,有较为确定的预期。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彻底地了解,然后才能确定,到底是通过继续做职业人还是通过自己创业来走出这个瓶颈时期。
创业与打工,哪个风险更大?
创业与打工,哪个风险更大?许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当然是创业的风险更大啦。其实,创业与打工都有一定的风险。很多说创业风险大的人,他实际仅仅是从金钱这个原始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并没有从整个人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划来分析。因为人生心理的快乐程度不能忽视,创业的人,是痛并快乐的,而打工的人则是快乐并痛着。
打工人群压力大不大?看看书架上最近卖得特别火的那些书的广告词就知道了:上班族的福音、减压、舒缓精神疲劳、治疗“办公室综合征”……再有,报纸杂志上,诸如如某某公司的某某精英因工作压力巨大,跳楼自杀之类的新闻并不鲜见。很有可能,上班族的压力已经超过了创业者的原始压力。
打工者面临的风险和压力是无处不在的。工作待遇低吧,自然是担忧了今天担忧明天;工作的薪水报酬较高呢,又担心因为工作的失误而影响地位和待遇,原因就在于薪水是别人给的,所以心里总会有一种不踏实感。
这也是实际生活中很多收入较高的人选择创业的心理因素之一,他们需要更大的心理释放,需要更大程度去实现价值,所以对他们来说,创业更有乐趣,风险因素则被这种乐趣带来的热情而击败下去,对他们来说创业风险远没有在公司占据高位时所具的风险高。
而当打工者失去工作之后,往往有一段时间的心理迷茫,自信心可能因此受损,对他寻找下一个工作带来无法抹去的阴影。而这个结果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打工并非一本万利,那创业又如何呢?创业需要好的项目和资金的支持。打工需要良好工作态度和丰富经验。否则都可能会被淘汰出局。创业,可能会因为某些方面的原因,导致亏损,这是创业者不愿意见到的,也是大多数人考虑到的主要风险,然而,我们可以想到这样经历过过程的人,失败后他会怎样做呢?
在实际生活中,创业亏损后,大多数人宁可接受教训和总结经验,从头再来,而不愿意再去打工。这就说明,其实创业是得到了更多的价值性的东西,至少他还敢再来。可能他第一次创业的时候,还不具备这么大的勇气呢!
原“巨人”史玉柱创业可谓败得倾家荡产吧,但是他依然选择创业,并且做得不错。未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但是喜欢创业的现象说明,创业过程确实可以让人们得到超出金钱范畴之外的东西。对他们而言创业的过程产生了乐趣,乐趣激发了热情,热情屏蔽了创业的风险,最终走向了成功。
打工好还是创业好?从某种程度上说,打工是在燃烧青春,当生病、年老不能工作时,收入会减少,生活就会没保障。创业不同,它是在建管道,为的是让收入如自来水管道中的水一样,不管什么时候,都能源源不断的流进来,并且惠及子孙后代,初期是辛苦的,后面是甜美。
创业和打工只是两种生存状态,如果要说风险谁高谁低,那么就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看待了。二十几岁的男人,千万不能创业者就是强人,打工者就是安逸之人,而贸然地辞掉工作去创业。看看你自身的情况吧。如果你打工会经常挑槽,也许你更适合创业;如果你可以稳坐钓鱼台不挪地方,你也许更适合打工。总之,创业和打工,风险共存,而风险因人而异。
创业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二十几岁的男人,大多数是沿着父母或者社会安排给我们的既定路线过来的:学习、工作。到底要不要创业,能不能创业?这是一个常规之外的问题。我们发现,虽然有能力的人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一定都很有能力。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有才华的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天生具有强烈的求富愿望和坚强的行动力,从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而沾沾自喜。
就像美国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戴尔计算机创始人迈克尔·戴尔,美国股票投资之神巴菲特等,他们喜欢打破僵硬的社会角色带给自己的约束,毫不惧怕创业将会带来的巨大风险,年纪轻轻就挖掘出了自己的第一桶黄金。在前面我也说过,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打工,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那么,作为一个创业者,到底要具备哪些素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