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武汉生活杂谈] 中西抗疫“反差”:武汉张莉“很满足”,美国玛丽莎“很伤心”

[复制链接]
DeGe 发表于 2021-12-1 06:35:03 得知互动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周,在以“群体免疫”方式抗击新冠疫情著称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稀有发声,认可本国政策“失败”。年关将至,疫情况势依然严肃,西欧更是迎来“大考”:法国总统忽然确诊,德国总理哽咽着哀求大众淘汰外出,英国告急公布封城,美国18日以日增超40万病例再度革新环球记录。
约9个月前,当中国乐成遏制住疫情时,没人能想到剧情接下来在西方发达国家会如许上演。
到底该怎样抗疫,争论不停存在,这很正常,但对于中国显而易见的抗疫结果,西方一些人却至今没有勇气承认,反而反复用“威权当局”“举国体制”“剥夺自由”等带意识形态色彩的词汇说长道短。不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探究有用抗疫之道,思索危急下个人自由与团体责任的关系,反思西方必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变。究竟,傲慢与私见带来的代价是云云极重,以至于愈发难以蒙受。
张莉的回想,玛丽莎的伤心
2020年中秋节的晚上,武汉人张莉正在餐桌与厨房间繁忙着。她把香肠、腊肉一盘盘地端上桌,而在桌边,丈夫与孩子正在闲聊,欣赏她白天在户外拍摄的照片。自春天张莉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后,如许平凡的场景已一度好久未曾出现。“履历了殒命边沿的挣扎,履历了封城、隔离,现在我能在户外散散步,大口呼吸奇怪氛围,和家人一起过节、吃顿团圆饭,就已经很快乐、很满足。”张莉对《举世时报》记者说。
而远在大洋彼岸,美国人玛丽莎·斯奇比利亚的感恩节却包围着伤心的灰色:她的父亲因新冠肺炎而离世,再不能和家人分享火鸡与南瓜馅饼。“在我们的餐桌上,他的位置今后将永久空空如也。”玛丽莎对着CNN的镜头报告道,“我甘心余生的每一刻都戴着口罩,如果这能让我的父亲返来。”
拥有雷同履历的张莉和玛丽莎有千万万万,而她们背后是中美抗疫截然差别的路径。张莉直面新冠病毒的一刻,正是除夕夜。那天放工后,她有些发烧,但直到进医院前,她都不信赖消息里反复提到的那种病毒会跟本身有瓜葛。而医院里人山人海的场景也吓到了她:“有的老人乃至抱着被子来,以便在漫长的等候期间可以找地方躺一躺。”
那段日子是艰巨而忙乱的。由于医疗资源严峻短缺,张莉临时无法住院,只能在自家一个空房子里自我隔离。“那是32楼的一处房子,上下几层都没有人住。一到夜晚,整个天下好像只剩下我一个人。”她回想道。最绝望的是一天晚上,张莉发烧到39摄氏度,打电话叫救护车,却被告知前面有凌驾500人在等候。其时,她假想了最坏的了局,乃至写下一封遗书,随时预备发给本身最好的朋侪。“我没有发给爱人和孩子,是由于怕他们无法担当。”她说。
幸亏转机很快到来。2月8日,张莉在电视上看到,武汉开始建立方舱医院。不久,她和其他十几名患者一起被接到武汉体育中央改建的方舱医院。“我记得那天武汉飘起了雪花,但却是我内心最踏实的一天。”这名武汉女子回想说,最让她感动的是那边的医护职员——为了不浪费贵重的防护服,他们天天凌驾十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茅厕,有的护士乃至穿着尿不湿照顾病人。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是上半年在抗疫一线战斗过的大夫。他对《举世时报》记者总结说,要堵截感染源,仅靠医院是做不到的,防治感染病必要行政气力的强力干预。他说,武汉最初也接纳居家隔离模式,但很快发现无法堵截感染链条,于是开始严酷封锁、克制出门,厥后又建了方舱医院。三四月份时武汉新增病例大幅度降落,要归功于“没有任何死角的管理”。“其时的管理非常严酷,乃至从某种水平上说是严格的。但这又是必须做的。”
有观点称,中国的抗疫模式是一种威权当局行事方式,无法为民主国家所模拟。然而,究竟并非云云。《纽约时报》11月的一篇文章称,中国所代表的严酷管理和科学支持的方法在韩国、日本、新西兰等民主国家被证实行之有用。不外,该文同时用“极度共产主义模式”来形容,称前述地域都在差别水平上夸大团体长处高于个人自由。
究竟上,在武汉的疫情得到控制后,当其他地方再度出现少量感抱病例时,中国的应对方法立刻调解为敏捷的大规模检测外加通过手机和软件追踪,以便实时发现并隔离感染源,进而使各地的感染率控制在靠近零的程度。像本年年初那样的大规模封锁,之后再未出现,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很快规复正常。
“我很高兴如今在中国可以放心地出门用饭、逛街、见朋侪。我也不以为戴口罩、接纳保持交际间隔等步伐是对自由的限定。”张莉对《举世时报》记者表现,她以为个人自由和对社会合体的责任应该是相伴相生的。
CTJ9C2v722ZVjPib.jpg

图为本年2月广州猎德大桥上亮起“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字样

听美国人谈“自由”与“责任”
与中国为遏制病毒流传接纳的阵容浩荡的举措差别,美国特朗普当局不停把保持经济开放作为主要使命,被以为在实质上放弃了对疫情流传的控制。然而,事变并未沿着美国决议者预想的轨道发展下去:美国不但成为全天下新冠病毒感染和殒命人数最多的国家,经济增长也不抱负。据路透社援引102位分析师的观察,本年美国经济料将萎缩3.6%。
眼下,圣诞将至,很多美国民气头依然蒙着一层阴影。科罗拉多州的凯蒂·斯托达德还记得父亲最特长的节日食品——青菜玉米布丁,但本年她吃不到了,由于老斯托达德本年4月在感染新冠肺炎住院一周后病亡。“统统都太快,出乎我们的料想,”凯蒂对美国媒体说,“其时,我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场疫情的)严峻性。”
凯蒂还记得在父亲生命的末了一刻,她只能通过一名护士拿着的手机与父亲说“再见”。她的母亲更痛楚和艰巨,她本来筹划和老斯托达德在感恩节庆贺完婚怀念日。“以是,如今每当看到有人还不把病毒当回事,我就非常气愤。由于你影响到的不但仅是本身的康健,另有别人的。”凯蒂说。
无奈的是,一条条生命的脱离以及经济的下滑,依然未换来预想中的自由。比起凯蒂,在洛杉矶居住的影戏制片品德林沃尔德算是荣幸者,他和家人的感恩节晚餐在户外举行。“食品依然鲜味,氛围却怪异悲凉,”格林沃尔德说,太阳落山后,气温很低,但一家人只能待在户外,只为淘汰感染概率。“我们相互之间都离得很远,用消毒剂擦了无数遍桌椅,每个人像吃自助餐那样只端本身那份饭菜。”他对《举世时报》记者形貌道。
惋惜的是,并非全部美国人都像格林沃尔德如许服从防疫规定,这也引发人们对“节日季”之后病例再度大幅增长的担心。据美国消耗者消息与贸易频道(CNBC)报道,只管美国疾控中央已奉劝人们不要在节日期间观光或聚会会议,仍有凌驾300万美国人预计将在圣诞节期间乘飞机出行。
“许多美国人把自由界说为‘有权做出个人选择,而不是由当局或其他机构告诉我们该怎样做’。在这场危急中,这种观点并没有为我们的国家带来什么利益,它非常短视……在这场疫情中,我们完全缺乏国家层面的向导。”格林沃尔德说,“我以为,自由也意味着同时要为整个社会的安全负担一系列道德责任。可悲的是,这并不是本年以来美国人广泛的代价观。”
“在中国,人们现在可以自由出行,想去那里就去那里……我们美国人被告知,中国人如今享有的自由是以服从一套严苛公共卫生政策为代价的,只有‘威权当局’才会订定此类政策。”11月下旬,美国研究中国公共卫生的学者艾拉娜·尤瑞斯基撰文总结说,现实上,中国击败新冠病毒靠的是科学和有力的公共卫生步伐,这离不开中国履历过雷同疫情的履历。
公共卫生专家黄严忠以为,中国自身的举国体制和强盛动员力,再加上对专业人士意见的恭敬,是抗疫结果好的紧张缘故原由。“至少在新冠病毒的应对上,是很必要如许一种‘中心当局同一决议、各个部分相互和谐’的机制的。”他对《举世时报》记者说。
中国怎么做都是错?西方的“悖论”
在很多中国学者看来,中美差别抗疫路径折射出的是两国迥异的管理模式和社会权利格局,因此,中国对疫情的乐成控制也天然而然地让国民产生亘古未有的民族自大感。大多数美国学者则以为,是特朗普当局的无能,而非某种制度上的缺陷,才导致美国本日付出云云凄惨的代价。
“把美国当前的逆境仅归咎于特朗普当局是一个错误,由于它们已经累积了好久。”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马凯硕此前担当《举世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美国在这次新冠疫情中袒露的题目大概可以在上世纪的“里根-撒切尔革命”找到根源,美国的关键当局机构和专业机构被严峻减弱,导致处置惩罚社会危急和康健危急的本领受到严峻限定。“正如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威廉·伯恩斯所写的那样——‘当局正迟钝而痛楚地脱水——政客们只对贬损各个机构有爱好,而不寻求将它们当代化。官僚步伐繁芜烦琐,公众看到了自身长处与精英群体长处之间的巨大差距……’”
“把统统都归结为制度未免太简朴化。不是全部的威权主义(国家)都比民主国家更乐成。”美国闻名国际政治学者约瑟夫·奈担当《举世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现,这次美国的民主制度之以是体现糟糕,是由于疫情成为已往四年美国政治体系严峻缺乏向导本领的一次“大考”。他以为,当拜登当局接纳更积极明白的抗疫计谋,并辅以疫苗的资助,美国有望在将来6个月内控制住疫情。
不管怎样,人类与病毒的这场战役还远远未到竣事的时间,中美两国在这一维度上的“各自体现”也在继承。“对新冠疫情的应对,包罗疫苗比赛,是一场典范的修昔底德式竞争,它包罗了这一名词所暗示的全部元素——包罗两个都不想打仗的国家大概进入一场劫难性战役的风险。”哈佛大学传授、“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以为,这场差别制度间的竞争,以及它对美国将在天下上所处位置的影响,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美国陷入了逆境,再多言辞也无法掩饰这一点,”艾利森对《举世时报》记者说,“然而,从汗青上来看,民主国家一向对挑衅反应痴钝,尤其是美国。但一旦它们的留意力会合了,反应就可以非常强盛。”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传授王义桅看来,新冠疫情改变了中国在天下上的形象和职位,从前重要是国际体系题目,如今更多表现为体制、文化,它们在影响中国的形象与竞争力。“我留意到一个‘中国悖论’征象的存在,好比把中美对疫情的应对倒个个儿,即假如中国上万万人确诊感染、几十万人殒命,会有什么样的反响?西方肯定会说中国不器重人权。如今中国疫情应对的好,他们又说这不算什么,是举国体制的作用。”王义桅对《举世时报》记者说,“反正对他们来说,中国什么都是‘体制的题目’,美国什么都是‘特朗普的题目’。”
王义桅表现,这种“中国悖论”在其他方面,包罗环球化造成的题目上也有表现。他以为,无论从宗教、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照旧文化与个人头脑观念看,在这个从工业化向数字化变化的期间,西方有点不顺应了,一些人冒死责怪中国,外貌是“中国悖论”,现实上是“西方悖论”。
本报记者 白云怡 范凌志 陈青青 刘欣 王雯雯
原标题:《中西抗疫“反差”:武汉张莉“很满足”,美国玛丽莎“很伤心”》
阅读原文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DeGe 发表于 2021-12-1 07: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洞见
 
 楼主| DeGe 发表于 2021-12-1 07: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美国人民伤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关注

1粉丝

19258帖子

热门图文
热门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全国服务Q Q:

956130084

中国·湖北

Email:956130084@qq.com

Copyright   ©2015-2022  站长技术交流论坛|互联网技术交流平台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得知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730号

  ( 鄂ICP备15006301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