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一带一路给世界带来巨大的机会,也给中国茶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2017年5月18日,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举行,习..总shu.记在贺信中谈到: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经济之路,茶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总shu.记希望将国际茶博会打造成中国同世界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共同推进世界茶叶发展,谱写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新篇章。
的确,“一带一路”的缘起是茶,媒介是茶,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俨然成为了中国的文化符号。对于每一个爱茶、作茶的人,我们如何能不赞叹这个美好的时代呢?
近日偶然读到隋绳武先生妙文,将“闽地之好茶”与“闽人之好茶”,谈得生趣别致,宜雅宜俗。是以传至网上,邀诸位茶人茶友共赏之。
隋绳武先生文:品工夫茶有感——谈闽人工夫茶之“功夫”
工夫茶在福建省境内极其盛行,在社会各阶层中蔚然成风,是闽人最大众化也最偏爱的品茗方式。所谓工夫茶,其主要特点为小壶小杯,几乎添满茶叶慢慢品尝茶香。清?厦门人王步蟾曾作《工夫茶》诗一首:“工夫茶转费工夫,啜茗真疑嗜好殊。犹自沾沾夸器具,若深杯配孟公壶。”工夫茶的关键是“功夫”两字,史料上也有出现过,清?施鸿保撰(1857)《闽杂记》载:“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茶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壶。杯极小者名若深杯。茶以武夷小种为上。有一两值番钱数圆者。饮必细啜久咀。否则相为嗤笑。予友黄玉怀明府言。下府水性寒。多饮伤人。故尚此茶。取其饮不多。而渴易解也。”可见古人品茶颇有考究,既有外功,又有内功,除了时间概念外,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按程序步骤进行。
拿铁观音来说,就有泡茶八步骤:一曰白鹤沐浴,讲的是洗杯;二曰乌龙入宫,讲的是落茶;三曰悬壶高提,讲的是冲茶;四曰春风拂面,讲的是用杯盖刮沫;五曰关公巡城,讲的是倒茶;六曰韩信点兵,讲的是点茶;七曰赏色嗅香,讲的是看茶汤闻茶香;八曰品啜甘露,讲的是喝茶。其他茶类如大红袍、正山小种、白茶、坦洋工夫等,基本也是在慢工夫中享受茶的美味和愉悦。
经验及现代科学试验证明,茶叶中含有氨基酸、茶多酚、茶儿素及芳香物质等丰富的防病治病物质。茶叶的功效共同点是防病治病、减肥美容、延缓衰老、提神益思、醒酒敌烟、杀菌止痢等等。茶叶从最初被人们发现和认识便是从治病开始的,早在4000多年前,炎帝神农遍尝百草,身中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后人们便继承和发扬了先人的传统文化精神。
福建境内饮茶风习相传,人们在长期的饮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品茗经验,养成了功夫茶的民俗,与“功夫”同音的还有“工夫”,在全省范围内拥有了与工夫有关的茶名,如坦洋工夫,坦洋工夫茶曾在1915年荣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唯一茶类金奖,与同获酒类金奖的茅台酒一样名扬四海,其发源于福安市坦洋村,该村青山绿水,风景秀丽,虽为多省人聚.集之地,但大家和睦相处,极为温馨,在品尝工夫茶中享受着人间的乐趣。还有政和工夫茶,此茶以政和大白茶为主体,此茶条索肥重,味美而润喉,防病治病功效十分了得,政和村民风朴实,当地人无比憨厚踏实,热情好客,勤劳而智慧,“政和”顾名思义就是政通人和。另有白琳工夫茶,原产、集散于福鼎白琳,据乾隆年间《福宁府志》记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由此可见,至少清乾隆时期,白琳就以产茶而著称,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了,此茶可谓红茶中的极品,其品质值得茶友的信赖。
闽人饮茶大多按程序进行,此为“外功”,其“内功”集中在“品”字上。“品”的过程细品其美、察其内涵、体其神韵、多人围聚,按茶桌分坐其位,端杯而相依,啜香而无声,忙时品几口,闲时品几壶,长此以往,久久为功,滴水穿石,品出感情,品出健康,品出人生乐趣,品出闽人沉稳善思、温文尔雅的性格。
吾在闽三十二年,转遍八闽山山水水,积淀了对福建人民的深厚情感,积淀了太多的至交好友,几乎溶入了福建的血与水,自然对这片倾注大量亲情友情的沃土有着切身了解和深刻感悟。吾已年至随心所欲之年,静心而论,我尽力剔除偏见,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评判可能比较准确,凭良心讲,我对福建人是高看一眼的,其共同点是聪明而憨厚,勤劳而智慧,正义而重情,敢拼而理智,善良而抱团。翻开中国历史,闽人多英豪,涌现了无数让人回味无穷的名人名将,名师名家,他们都对历史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深远的影响。
福建省地域不算大,人口不算多,土地不算肥,但却名人辈出。纵观中国近代史,影响中华大地历史进程的闽籍风云人物数不胜数,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宝岛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人,为大清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名将施琅是福建人,抵抗外侮禁销鸦片的名臣林则徐是福建人,“戊戌变法”六君子中的林旭是福建人,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是福建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福建人就有二十人,“二七大罢工”的著名烈士林祥谦也是福建人,福建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取得胜利中更是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福建闽西闽东都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仅闽西地区就有十万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均上演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壮丽凯歌。
福建人吃苦耐劳的打拼之精神也常常让人佩服不已。我的一位好友,原本是一位在大学里教化学的文化人,他外表文弱、性格儒雅,改革开放后,却毅然弃文经商,下海打拼,利用自己熟悉的专业知识特长,进行城镇绿化和盐碱地改造。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和爱人就扛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京城打拼,睡地铺、站露台是家常便饭,火车站汽车站的木沙发常常是他们夫妻俩人的温床,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已是远近闻名、大展宏图的大企业家,令人刮目相看。类似这样的福建人遍布在祖国大江南北,光是在首都北京打拼的闽籍商人,据初步估算有近四十万之众,他们广泛分布在教育界、政界、科技界、医疗卫生界,可谓是人才辈出,星罗棋布。
所谓福建,有人解读说是为福而建,也有人说是有福之人在建,还有人说建好才有福享。也许是因为福建地处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自明清以来,派往福建的官员大都是能征善战的大员,翻开近代史便一目了然。解放后到福建任职的政府和军队干部也大都是能人良将,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福建专设一个大军区,有一个时期集中了四位战功卓著的开国上将,以上派将布阵决非偶然,更不是所谓的无意之举,而是经过权衡考量,有其必然性的。福建确实是有福之地,以上种种现象,用马..ke..思主义哲学解释,就是存在决定意识,时势造英雄。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多少年来粮食从未解决自给问题,在很多时候,聪明才干也是逼出来的。在这片不大的土地上,要生存要发展,别无他法,唯有“打拼”二字。福建人会读书、会经商、会作战、善交友,这些都是逼迫使然。他们有的人在省内拼,更多的人则远渡重洋到海外闯天下,所以闽籍华侨人数占到了全国海外华侨总数的六分之一。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曾被毛..ze..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的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晚年更是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他慧眼识真诚、大义助革.命的民族气节受到了世界华人的广泛赞誉。类似这样的爱国华侨在八闽大地层出不穷。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福建就一直保持着“高考状元”、“高考红旗”的荣耀地位。当代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渐加快,福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成绩斐然,始终处在全国各省级地区中比较靠前的位置。
总而言之,福建的抱团精神、打拼精神、吃苦精神、钻研精神、爱国爱乡精神必将继续推动福建乘风破浪,永远向前!闽人品工夫茶的“功夫”更是集中反映了八闽大地的生机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