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我要爆料] “伴随诊断”治肺癌,如何助推精准医疗?

[复制链接]
yulian30 发表于 2022-9-1 15: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高居首位,每年肺癌新增病例约73万,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精准医疗正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基因表达而“伴随诊断”作为精准医疗的基石也日益受到关注。

  “伴随诊断”是一种与靶向药物相关联的体外诊断技术,主要通过检测人体内蛋白、突变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类型的疾病人群中筛选出最佳用药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医疗。

  随着诊断和制药两大领域在专业知识和技术上的紧密合作,伴随诊断和靶向治疗已成为实现精准医疗最重要的两大工具。尤其是在肺癌诊疗领域,通过伴随诊断对肺癌患者进行分类,从而实施更安全、有效的靶向治疗是精准医疗的典型范例。

  福建省立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崔同建教授说,“随着不同癌症中特有基因的突变被不断发现,以及针对这些突变基因的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伴随诊断能帮助临床医生找到带有这些基因突变患者,在提高靶向药物疗效、治疗安全性以及降低医疗成本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成为实现肿瘤精准医疗的关键。”

  由于个体遗传基因差异性的存在,针对癌症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也因人而异。“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方案”的传统治疗策略再也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个体化医疗已成为大势所趋。作为个体化医疗的主要手段,“靶向治疗”主要通过基因或分子的选择,有针对性地杀死恶性肿瘤细胞,而几乎不影响正常细胞,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上海胸科医院病理科主任张杰教授指出:“精准的伴随诊断结果能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从而帮助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使患者有可能获得最大的生存益处。”

  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比高达80%,主要包括肺腺癌和肺鳞癌。约有7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对放化疗治疗不敏感,导致死亡率高。近年来,临床已经发现了一系列肺癌的驱动基因。在亚裔肺腺癌患者中,87%的患者被发现已知驱动基因,其中81%的驱动基因已有明确的靶向抑制剂,66%的患者可以接受已上市药物的个体化靶向治疗。

  而精准的检测结果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筛选起着决定性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0粉丝

7929帖子

热门图文
热门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全国服务Q Q:

956130084

中国·湖北

Email:956130084@qq.com

Copyright   ©2015-2022  站长技术交流论坛|互联网技术交流平台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得知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730号

  ( 鄂ICP备15006301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