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研发企业正在大举收购验猴。
6月6日,昭衍新药公告英茂生物成为其全资子,2万只验猴也将逐渐划归至昭衍新药下。
有媒体发现发现,像昭衍新药这样大量“囤猴”的CRO企业还有很多。供不应求,也使得验猴的身价水涨船高。
以使用量比较大的食蟹猴为例:此前单价不到7000元,目前已暴涨至16万元,价格飙升逾20倍。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验猴存量仅有约3万只,市场上“有价猴”的呼声越来越大。
6月10日,关于验猴的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引来关注。
对此,你怎么看
10倍溢价收购
4月28日,昭衍新药发布两则收购公告,拟以自有资金并结合H股募集资金收购云南官房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协尔云康有限合计持有的广西玮美生物科技有限(下称“玮美生物”)100%股权,转让价格为975亿元;收购云南英茂集团有限持有的云南英茂生物科技有限(下称“英茂生物”)100%股权,转让价格为830亿元。两起收购合计金额超过18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两家为验动物供应商,其供应的验动物就包括医药研发过程中所需的食蟹猴和恒河猴。
本次交易将支付相对较高的溢价。公告显示,截至评估基准日2022年12月31日,玮美生物净资产账面价值137亿元,评估价值897亿元,增值759亿元,增值率55312%;英茂生物净资产账面价值6401万元,评估价值752亿元,增值688亿元,增值率107536%。2022年,玮美生物现营业收入8047万元,净利润5225万元;英茂生物现营业收入5801万元,净利润3202万元。
由于玮美生物和英茂生物验模型数量增加、价格上升等带来增值,双方经协商确定的收购价格高于评估价值。其中,玮美生物收购价格比评估价值高出871%,英茂生物收购价格比评估价值高1026%。由上述数据,两收购PE分别为1865倍、2591倍。
上述标的评估价值为市场价值,增值率高的主要原因为存货和生物性资产评估增值较高。公告显示,玮美生物存货账面价值4993万元,评估价值734亿元,增值684亿元,增值率达136926%。英茂生物存货账面价值2206万元,评估价值433亿元,增值411亿元,增值率高达186477%;生物性资产账面价值705万元,评估价值266亿元,增值259亿元,增值率达到367034%。两家标的存货及生物性资产合计增值率约1713%。
对此,昭衍新药相关负责人表示,验模型在市场存在活跃报价,因此本次收购以市场法确定评估值,评估值与交易作价之间不存在较大差距。
食蟹猴价格飞涨20倍
昭衍新药曾在招股书中提到,食蟹猴在2022年的单价为6567元只,此后食蟹猴价格持续上涨。红星资本局检索相关机构的公开招标和采购项目发现,比较近几年猴价上涨迅猛:
2022年,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采购验用食蟹猴共600只,给出的预算金额为840万元,每只食蟹猴的平均预算金额为14万元;
2022年,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采购验用食蟹猴共400只,而预算金额则涨到了1200万元,仅一年时间,每只食蟹猴的平均预算金额涨至3万元;
到了2022年3月,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采购验用食蟹猴共40只,预算金额高达530万,单价飞涨至1325万元。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表示,据其了解,有食蟹猴的单价甚至达到了16万元。
为什么要验猴
据了解,候选药物在成为新药前需要进行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功效和性研究在内的临床前研究,以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多数临床前研究都是采用一种啮齿类动物和一种非啮齿类动物(包括狗、兔、小型猪和猴)来完成候选药物的疗效、代谢和理等动物体内的评价验。
猴子是安全评价用验动物的主力军之一。由于进化程度更高,形态和基因上与人类比较为接近,科研人员可以借助它们进行传染病学研究、药理学和理学研究、生殖生理研究、口腔医学研究、老年病研究、器官移植和眼科研究、内分泌病和畸胎学研究、肿瘤学研究等问题。2022年颁布的《验动物质量标准》明确规定,所有新药的研发和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确立与改进等,都必须得到在非人灵长类身上获得可靠结论后,才能进入临床研究。
根据非人灵长类验动物行业协会2022年的数据,我国验猕猴的现有存栏量大约20多万只,其中85%为食蟹猴,15%为恒河猴。根据我国《野保法》规定,食蟹猴和恒河猴都属于二级保护动物,论捕猎、繁育、交易都受到法律限制,需要拿到相关批文。当猕猴成为验动物,还需要从科技管理部门申请《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在取得这些资质的前提下,每一次验猕猴交易,还需要额外办理《出售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审批》。
目前,我国的验猕猴大多是人工养殖,每一只猴子都有由猴场分派的10个字符身份证号,这是他们品质良的证明。
“验猴验是新药临床前的重要步骤,猴子的重要性大家有目共睹。”林兴说。
国际通用的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等指导原则建议,选择对药物敏感的合适的动物种属做临床前试验。有媒体援引业内人士的说法,虽然ICH没有规定“必须用猴”,但大分子药物,即生物药,超过70~80%新药需用猴做临床前试验,而小分子药物,即化学合成药,则有20~30%临床前研究会用到验猴。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对新冠疫苗、新冠口服药的需求加大,加上创新药产业发展进入车道,各药企为提前获得市场而加研究进度,验猴用量激增。而由于验猴的繁殖条件、验要求十分严格,繁殖数量远不及市场所需。
国内适用的存量仅有约3万只
公开资料显示,国内各大猴场和养殖场主要分布在广东、云南、广西以及四川等地。而一只猴子要变为“商品”,需要两代猴的努力。按照相关规定,每只验猴都必须有详的遗传档案和健康档案。而对验动物质量的严格要求,则拉长了验猴的供应周期。
母猴一生可以分娩8~12只小猴,猴子从出生到性成熟,一般需要5年时间。在养殖基地通过3年的养殖之后,只有满足标准条例上病原微生物检测阴性这一条件的小猴及其后代才可以用于验。也就是说,首批子二代验猴比较也要8年才能进入验室,在这之后才会进入相对稳定的供应周期。
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在2022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全国两种主要验猴存栏24万余只,目前除幼猴、种猴外,际商品猴存栏约10万只,如果再除去被海外预订、包销的,年龄太小的或“更年期”猴,国内适用的存量仅有约3万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