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岁末年初,电影界的厮杀也尤为激烈。作为贺岁期间上映的影片,电影的制片方都想成为“票房佼佼者”,观众心中的宠儿。十足的宣传工作,强有力的电影营销手段等等,均成为各路影片寻求制胜的秘诀。
2012年,和以往一样,群雄逐鹿,五六十部影片排队上映,堪比“拥堵的春运”,2012贺岁档注定不是坦途。今年的贺岁档,可谓是出现了很多异数。上映前不被看好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票房一路绝尘,令人始料未及。
无独有偶,徐铮导演处女作《泰囧》,2000万制作成本+1000万的营销成本,相对低成本的影片,却飞上枝头“傲视群芳”,破10亿的票房成为贺岁档的“票房最佳”,同时更荣升为国产票房之最,让诸多影片望尘莫及。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是冯导《一九四二》,豪华巨制,被看好的有深度的文艺片,被业界封为冯导的最佳制作,但是票房却在蹒跚中前进。
作为2012年贺岁影片中,最被关注的3部,同是佳片,但在票房面前却“同人不同命”,甚至可以说,《一九四二》被远远的抛在后面。时代沃华公关团队观点:除了与影片本身资质风格有关外,各自的营销亦“居功至伟”。此三部影片,营销手法不可同一而论,可谓是褒贬各异,但都离不开“口碑”二字。借此可总结一个电影营销的8字箴言“口碑至上,营销有度”。
《1942》“花样”营销,口碑大打折扣
从情感角度而言,《1942》可谓是史诗巨制,从人性本身去剖析,传递,再现历史。艺术片的风格路线,带给公众更多的思考,影片很有厚重感,放映之初亦获得了不俗的口碑,公众的观影期望与欲望值也是一路飙升。
在影片的口碑还在进一步发酵的过程中,《1942》营销团队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花样营销”其一,全面控制公众对于影片的获知信息,垄断媒体,为影片树立坚固的“正面光辉”形象;其二,影片嫡亲,可以说是“新闻发言人”式的代表人物,包括冯导自己微博大赞,公开场合发表激昂的“护短”宣言,对于不同声音的影片评论进行抨击“观众不是上帝”;其三,“匆忙乱投医”,《非诚勿扰》节目宣传,与影片的格调不甚匹配的宣传平台,反而适得其反。
多样的营销,掩盖了影片的本真。时代沃华公关团队认为,可以说“营销过度”带来的反叛情绪,压制了口碑本身的巨大魅力,使得原本建立起来的口碑都大打折扣,轻易阻断了《1942》的票房高升之路。若给以影片“让口碑飞起来”的时间,再辅以恰当的营销,可能《1942》的票房会又是另一番境遇。
《少年派》《泰囧》口碑之上,营销恰如其分
关于电影的营销,相比较《1942》,《少年派》《泰囧》并没有采取一些力求出“奇”制胜的手段和方法,几乎可以算是“无为营销”。时代沃华公关团队分析表示,这种看似“老土”的宣传,并无出彩之处,但这也许恰恰是两者成功之处,将影片口碑营销的威力无限放大。两部影片上映之后,观众口口相传,畅谈影片及观影感受,影片口碑人气爆棚,。
其中,《少年派》3D奇幻效果大有承袭《阿凡达》之势,同时影片以一种审视的视角,超然的角度去解读苦难,将过去一年里国产“伪3D”影片“甩出几条街”。在口碑光芒无限放大之时,辅以“平实”的营销宣传,则更显影片之诚意。《少年派》“新闻发言人”李安谦逊接受观众对于影片的不同声音,上文中也提过,这与冯导对比明显,获得了公众的一致好评。所谓“爱屋及乌”,对于影片口碑又是一个利好点。
而喜剧题材的《泰囧》让贺岁档重新回归欢乐,成功地hold住了观众,有了群众基础,口口相传致使影片大热,可谓是“急速升温”。同样,徐峥导演也是“低调”营销,老老实实中规中矩做宣传的方式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票房便可说明一切。另外,徐铮携主演登《快乐大本营》,无失和之感的影片宣传,为口碑的蔓延“添色加分”。
电影营销,不尽然要出奇制胜,“锦上添花”固然是好的,但切莫“画蛇添足”。对于影片本身而言,口碑才是票房的根本保障。不可否认,营销的本质肯定是“一切向票房看的营销”,但要把握“度”,恰如其分地“牵制”观众的钟情。
消费行为逐渐理智的今天,营销过度应该刹一刹风气,电影营销也应该更聪明一些。但无论怎样,影片的资质是最重要的,好的影片,必有其存在的市场价值,获得好的口碑也是必然的。以口碑为基础的适度营销,才是影片获得成功的宣传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