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其它] 最惨烈的一战——冰雪长津湖,我在这里守阵地!(中)

[复制链接]
DeGe 发表于 2021-11-27 12: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gDDGjQ5CdhZWr1F.jpg

美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的内心总有些不安,自从在之前与中国士兵打了一仗之后他就总有些担心。而就在此时驻守在柳谭里的陆战一师7团抓到了几名中国士兵,从他们口中得知有一个美军完全不了解的新部队番号20师来到了这里,而且中国军队还将攻击陆战一师南边的退路——下碣隅里。根据这些信息,难道中国军队准备围歼陆战一师?

陆战一师作为美国陆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如果想要围歼陆战一师,那么按照史密斯预估至少中国人要准备10万军队才敢这么说。十万军队的调动还有辎重调动,想要在美军侦察机的监视下做如此大动作还不被发现那基本不可能。但是他们确实没有发现任何中国大军团的运动痕迹,难道他们还能从地底下钻出来不成?因此史密斯的心情平复了一些,他认为自己的估计不会错误,除非是中国人疯了。

G8pOqnI8I63a0L3L.jpg

但是史密斯的估计确实错了,当他拿着望远镜在观察冰天雪地的平原时,他并没有发现在雪地上匍匐潜藏着数万的中国士兵。一位美国的随军记者后来说“总觉得有人在盯着我们”。其实这名记者的感觉没有错,他们确实是被潜伏的志愿军战士盯着呢!在11月27日长津湖突降大雪气温降至零下30摄氏度,美军的精锐陆战一师的士兵们都已经部署好了,经过几天的强行军士兵们也很疲惫。

第二天他们就要发起总攻了,所以大家都想睡个好觉休息一下养足精神,好打了胜仗回家过圣诞节。但是就在陆战一师的士兵们陷入沉睡时,突然一阵刺耳的照明弹和军号声,还有口哨声、士兵的冲锋声响起。一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打响了!

FXUa1T8huaRZ8LUN.jpg

一群穿着单薄棉衣已经冻得神志不清的志愿军随着嘹亮的冲锋号声从雪地里一跃而起,趁着夜色的掩护向美军发起了攻击,但是还有许多战士再也没有爬起来。等美军反应过来时,他们突然发现周围都是中国士兵。时间回到11月26日,志愿军已经在大雪的掩护下从三面将美军包围了起来,他们将部署在柳谭里的陆战一师5团、7团彻底与其指挥部隔开,让他们失去联系,而27军80师则包围了新兴里的美7师31团,阻止其向西救援。就这样美军的精锐陆战一师彻底被志愿军分割包围,自己却丝毫没有察觉,就发生了上面的一幕。

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由于天气太冷,志愿军的装备实在太差,许多枪都打不了了。没有办法,他们只能用手榴弹直接接近敌人,当敌人进入射程后,突然大量投掷手榴弹,最后再直接用步枪和刺刀攻击敌人。据参加战斗的美国老兵回忆,在慌乱中他们根本不用去哪里找敌人,因为当美军反应过来是志愿军已经冲到了他们面前。美国老兵“他们在你背后,在你面前,在你周围,还在你中间”,距离太近了已经不能射击,步枪只能当棍子使或者使用刺刀。

WPI959O2229P9o9h.jpg

在美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志愿军的此次攻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28日早上5点,79师攻克了包含1282高地在内的数个高地,成功穿插到了柳谭里美军北侧将他们都控制在志愿军火力范围内。与此同时,南侧的志愿军59师也成功切断了柳谭里敌军向下碣隅里撤退的道路。

在这一战中志愿军可以说将分割包围的战术思路发挥到了极致。但是美中不足的是59师没能按照计划成功拿下7团F连驻守的福克斯高地,一夜的猛攻,F连仅20人阵亡这就导致包围圈出现了一个小缺口,这为之后埋下了隐患。

V28UN2OybhzHYB5z.jpg

当28日天亮之后,志愿军持续一夜的猛烈攻势缓和了下来。此时被打得晕头转向的美军指挥官才有时间开始审视此时的战争态势,但是美军指挥官绝望地发现,他们的队伍已经被大批的中国军队彻底分割包围了,如果他们不采取措施反击,那么28日的晚上将很可能是全体陆军一师官兵最后的夜晚。但是此时志愿军的优势也并不明显,因为他们发现敌人的数量比他们预估的数量要多一倍,而且装备异常精良,比普通的美军装备还要好,这将再一次拉大志愿军与美军的火力差距,并且志愿军还发现美军已经在下碣隅里修建简易的机场。

发现这一情况后,时任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果断调整进攻战略。集中兵力先干掉相对薄弱的新兴里美7师31团和下碣隅里的陆战一师指挥部。因为下碣隅里是师指挥部所在,而且这里拥有一个简易的机场,一旦无法突围,那么这个机场就是陆战一师最后的逃生希望,因此下碣隅里成为了陆战队生死存亡的关键,师长史密斯当然要在这里做下周密的安排。史密斯在下碣隅里安排了近4000人的兵力,配置了12门105mm榴弹炮,阵前设置了大量的地雷、绊索照明地雷、蛇腹形铁丝网和其他各类爆炸物。还有机枪、无后坐力炮、迫击炮、坦克等构成了一道严密的防御体系。

yPbANTJVvYT79v71.jpg 宋时轮(中)在长津湖前线

由于志愿军没有战斗机,需要躲避美军的轰炸。还有武器差距太大,枪完全不行,所以志愿军需要借助夜色的掩护来发起攻击,以尽量减少伤亡。可以说白天是美军的战场而夜晚则是志愿军的战场。28日黄昏,天慢慢暗了下了,此时天地之间一片寂静,只有簌簌雪花落地的声音。就在一片寂静之中,突然一声炮响从下碣隅里远处的阵地发出,志愿军58师的炮火攻击开始了,长达30分钟的迫击炮轰击将整片天空都照亮了。随着嘹亮的军号声,志愿军如同飞蛾扑火般冲向了美军阵地,在美军密集的火力打击下,志愿军伤亡惨重,但是他们依旧前赴后继地往前冲。

但是装备的差距还是太大了,美军的坦克如死神般收割着志愿军战士的生命。志愿军完全没有能与坦克对抗的武器,他们只能带着炸药接近坦克,甚至将炸药绑在身上俯卧在地上,以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钢铁猛兽。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冲破了美军的火力防线,近距离对战美军将毫无机会。经过多轮悍不畏死的冲锋,58师终于在东西两面实现了突破。172团攻占了东侧高地占据高处优势,173团也从西侧突进了简陋的机场,但是没过多久还是被美军的增援部队击退了。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以58师弹药耗尽退出战斗告终。

HZzxcou7Lo8UxhMj.jpg 特级英雄—杨根思

双方在下碣隅里的战局陷入了僵持之中。在天亮时,一名中国连长接受了放手下碣隅里东侧高地的任务,他的名字至今仍然是原20军的骄傲,也被全中国人熟知且敬仰,他就是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营长向杨根思下达命令:“下碣隅里外围的阵地都在我们手中,天亮之后部队就会停止攻击进行修整,而天亮后,美军一定会首先攻击你防守的小高岭,你的任务是绝不允许敌人爬过小高岭一步,坚决把敌人消灭在小高岭阵地之前!”杨根思望着营长期许的目光,坚定地回答道:“有我就有阵地在!”

配给杨根思的兵力是一个排,他们的口袋除了三个冻得硬邦邦的土豆作为军粮全部塞满了手榴弹。黎明将至,但是雪越下越大,志愿军们忍受着寒冷用雪修建着阵地,以准备应对美军稍后的进攻。随着爆炸声响起,美军的进攻开始了。美军的炮弹像是无穷无尽般,一刻不停歇地向阵地飞去,到处都是爆炸声和弹片声发出的尖啸。天空仿佛被飞溅起来的灰尘所遮蔽,地面上燃烧液燃起了熊熊大火,旁边还躺着牺牲战友的遗体。

vj7v4j4wWd9444z4.jpg 杨根思油画

空气中弥漫着炸药的硫磺味,土地的枯焦味,还有志愿军身上的血腥味四处弥漫,令人窒息。但是缺乏火力的志愿军战士没有任何办法,他们只能躲在阵地里忍耐,唯一能做的也仅仅是将被溅起的尘土掩埋的战友挖出来。

终于炮火停歇了,美军向着小高岭发起了第一次冲击,不过很快就被志愿军密集的手榴弹打了回去,紧接着的却是更加猛烈的炮火轰炸。就在炮火中,杨根思发现了美军的坦克,这意味着敌人发起了更大规模的攻击,杨根思立马拿起了一个炸药包炸毁了一辆坦克。此时的战场上到处都是厮杀声和炮火声,就这样杨根思带领着三排挡住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D22Q0KhjmRhTiZIt.jpg

阵地前美军的尸体越堆越高,而志愿军的人数也越来越少了。当他们第八次将敌人击退时,三排只剩下三个活人。除了杨根思外,还有一名伤员和重机枪排排长。杨根思命令他们:撤下去!向营长报告情况!排长问:连长你呢?杨根思说:我在这里守阵地!

排长带着伤员撤退了,杨根思独自站在高高的阵地上俯视着战场。下碣隅里的美军飞机依旧在不停地起落投放着炸弹,在四周大小的山包中依旧传来了战友们喊杀的呐喊声。就在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这里并不只有他一个人,还有那么多的战友在与他并肩作战。于是他带着枪支和炸药隐蔽了起来,等待着美军最后的冲锋。

uTQ7Y17R8lDZRrAQ.jpg 杨根思油画

在当天上午10点,美军发起了第九次进攻,但是这次进攻途中在没有子弹打过来,也没有似乎不怕死的志愿军拿着炸药向他们冲过来。这让美军感觉这个高地或许已经没有活着的中国士兵了,因此在接近山头的时候,他们高高地扬起了陆战一师的蓝色旗帜宣扬着他们的胜利。就在这时,一名中国军人突然从雪地中高高跃起,他抱着一个巨大的炸药包,引信上的烟雾四处弥漫,似乎向美军宣告着死亡。随后一声轰然巨响,原本高高飘扬着的蓝色旗帜被炸成了碎片,美军第九次冲锋再次被击退。

杨根思成功地完成了营长的重托,敌人没有爬过小高岭一步,但是他也将他28岁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现在那里依旧伫立着一块白色的石碑,静静地诉说着当年在这块土地上的鲜血和荣誉!而就在下碣隅里一带发生激战时,志愿军80师也向被包围在新兴里的美7师发起了攻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关注

1粉丝

19258帖子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全国服务Q Q:

956130084

中国·湖北

Email:956130084@qq.com

Copyright   ©2015-2022  站长技术交流论坛|互联网技术交流平台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得知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730号

  ( 鄂ICP备15006301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