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ti
康熙字典体,对于这个字体名称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会经常看到。这个看起来古韵十足的字体经常会用在户外广告、产品包装,以及书籍装帧上。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随处可见的字体出自一位少年之手,这位名叫厉向晨的少年将这个原本存在于《康熙字典》的独特字体搬到了计算机的世界之中。
厉向晨制作的康熙字典体完成于 2010 年,是包括港台在内的中国第一款古籍风格计算机字体。所谓古籍风格计算机字体,可以认作是将古籍中的字样在计算机上复活出来,古为今用。因为当时市面上这类字体非常之少,加上康熙字典体古韵古风,字态优美,被各种和古风相关、以及小清新们在各种图书、包装、广告、Logo、视频节目中使用。
15
(随处可见的康熙字典体)
通过康熙字典体一战成名后,厉向晨算是正式开始了字体设计之路。目前字体设计风格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正文字体指常见的黑体、宋体类字体,一般用于印刷品的正文和电子设备的系统字体 美术字体指用于广告海报等设计品的特殊设计感字体 人文字体也可以称为古风字体,主要指从古籍中复活出的字体
jiben
厉向晨开发的康熙字典体就是人文字体,并且这也是他一直主攻的方向。因为古籍的字体是手工雕琢的,所以其风格较为人文,不似现代正文字体那么严肃、几何化,可同时用于正文、设计等领域,且正好迎合了近年的流行趋势,是在正文字体及美术字体较为同质化的今天所开辟出来的新领域。
中文字体设计现状:日强中弱
厉向晨向我们介绍,目前大陆的专业字体公司,仅有方正、汉仪、华文三家及近年成立的造字工房,港台也仅有蒙纳、华康、文鼎几家。在 90 年代中文计算机字体这种东西刚诞生的时候,曾有相当多的字体公司及软件公司参与其中,如中国龙、金桥、金梅、汉鼎、长城、四通利方(新浪的前身)等等,但因为盗版及产品严重同质化的问题,在 2000 年前便销声匿迹了。
目前很多人不了解中文计算机字体,以为字体产品是由电脑自动生成的。其实不然,程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但每个字都需要一笔一划的通过人工来调整。一名熟练的操作员每天最多只能做到 30 – 60 个字,而国标中最小的字符集标准是 6763 个字,最多的达到 7、8 万字。这样慢工出细活的状态使得中文字体并不丰富。
2012 年北京商报曾刊文《中国字体行业在困境中寻找出路》,指出了目前中国字体行业的状况:
“从最初的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发展到后来的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中国汉字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然而,我国字体行业发展却极为滞后。2011 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字体厂商的字体款数已经达到 2973 款、中国台湾厂商有 296 款、中国香港厂商有 106 款,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汉字使用区,中国内地字体款数仅为 421 款,远远落后于日本。”
也就是说,在汉字字体上,日本反而做得好很多。
在日本,有一家名为欣喜堂的字体公司专注于收集中国的古籍字样并开发,其开发的《四川宋朝体》、《正调明朝体》及其网站上展示的《汉字书体二十四史》(类似于其开发计划)等在日本及中国都非常受到追捧,后来方正也与欣喜堂合作,将其开发的字体本地化并推出中国版。方正公司的龙爪字体就是日本欣喜堂授权的,但其实这款字体的原型本就是出自我国一本宋版的《周礼》。
12
(汉字书体二十四史)
并且,其实中国目前并没有一家专注于人文字体设计与开发的字体公司。而这也是厉向晨和他的伙伴郭帆想要做的事情。除了他们二人之外,他们还认识一个叫应永会的人,也是在以个人身份开发古籍类的字体,不过因为是用闲余时间来做,所以做得更慢。对于这几个人来讲,做古籍字体目前还是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这并不是一种悲情渲染,相反,目前热门的美术字体,竞争就很激烈,而门槛较高的古籍字体,参与者少,但应用广泛,反而能够获得更高的成就感。
他们做过的:除了康熙字典体,还有什么?
虽然厉向晨是一名 90 后,不过他在设计领域也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还是在 08 年的时候,当时厉向晨还没有找到未来的方向,平日也会看一些设计网站,参加过一些设计比赛,甚至还设计过电磁炉这些电子产品。那个时候,PC 还是鼎盛时期,他还经常会参加一些机箱设计比赛,结果却不太好,彼时的厉向晨开始觉得自己不太适合做工业设计,第一条路算是被堵死了。
当时的厉向晨也比较关注字体,当时凭兴趣还做了两款英文字体。第一款是一个表情字体,当时国外有一个网名叫 Bad Blood 的人,设计了一套叫 Yolks Emoticons 的表情,厉向晨觉得好玩就和原作者沟通了一下,制作了黑白的表情字体,发布在国外免费字体网站 dafont.com 上面,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直到现在还会经常收到外国人发邮件来咨询这款字体的使用许可。
另外一款是名为 Inking 的书法风格英文字体,说起来这个字体的制作过程也挺有意思。当时他就用毛笔在 A4 纸上随便乱写,大概每个字母写 20 多遍才能选出一个好看的来,然后也没有扫描仪,就用当时还不发达的摄像头拍,导到电脑上再用 PS 把字抠出来,所以整套 Inking 英文字体的风格其实很不统一。
Inking
(Inking 英文字体)
这两次的经历是厉向晨制作字体的启蒙阶段,后来对字体方面接触多了,他便觉得中国的字体行业这样不景气,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一个机会,在这样规模小而且细分的领域更容易突出。
这样的背景下,厉向晨开始寻找自己入门的中文字体,注意力逐渐被书店中一些影印的古籍所吸引,觉得里面的字体还不错,于是尝试了几个,不过因为当时功力尚浅,做出来比较失败。失败几次之后,偶然就想到了《康熙字典》,当时厉向晨的想法是,当时市面完全没有这类古风字体,并且《康熙字典》在文字学的研究上有一定特殊意义,所以他当时其实没有考虑太多商业前景,就想着做这个字体本身就很有意义。
另有一方面,作为一本字典,《康熙字典》本身的字非常齐全,直接扫描后将文字摘出来即可,不需要过多地去补字,不管如何,做成的康熙字典体也会是一个很实用的字体。但是,因为真正让厉向晨成名的康熙字典体是以扫描为主,也使得一部分人误解他不是字体设计师,而是“字体扫描师”。
saomiao
从 08 年涉足设计,到 10 年初开始埋头做康熙字典体,期间已经过去了两年,那时候厉向晨也有着压力,家人一直催促他出去找工作。可能在上一辈人来看,制作字体可以算作是“不务正业”的一种。不过厉向晨当时心思已定,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就埋头做了下去,大半年之后的 2010 年 10 月,康熙字典正式发布,最开始多是被用在一些与文字学相关,以及和康熙皇帝有关的场合,但是到了 2011 年,这个字体逐渐被用在了一些小清新相关的场合上,随即开始大范围传播,呈爆发之势。
虽然目前大多数使用康熙字典体的人没有向厉向晨获得授权,但是名气大了之后,康熙字典体也开始为他提供了生活保障。康熙字典体的成功坚定了厉向晨的想法,做字体是可行的。
yiwancheng
(已完成字体,从左至右为:康熙字典体、仪凤写经体,隸辨隸书体)
目前厉向晨在锤子手机做兼职,帮他们调校字体在手机上的表现。在他看来,锤子对字体还是比较执着的,这也是值得欣慰的,毕竟已经有厂商开始在意字体显示效果了。不过厉向晨也有不满,一些厂商用了思源黑体以后大吹特吹效果多么多么好,这并不是厂商们在乎显示效果的表现,更多的是借此跟风炒作。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思源黑体比起 Android 以前自带的字体当然是好得多。
他们想要做的:字体公司
在厉向晨踏入设计圈之前,他就和郭帆认识。他们看到康熙字典体的成果后,一致认为这是一块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国的古籍那么多,字体各具特色,漂亮的非常多,但现代字体却这么死板,那么既然我们无法超越前人,就学习前人吧。
基于多年交情,以及对市场潜力的认可,还有一个更迫切更技术的愿景,厉向晨和郭帆决定筹建一家字体公司,以古籍字体作为突破口,以便更加专业的进行计算机字体的开发、销售、与推广。
并且,近来因为方正等公司的努力,版权环境也有所改善,网民也逐渐了解到中文字体制作的艰辛与难得,渐渐有了为正版付费的意识。在外部环境上,他们认为,现在做一个专注于人文字体的字体制作公司时机渐渐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