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显示, 11月我国P2P行业成交量再创历史新高,达1324.76亿元,同比增长303.43%,环比上月增长11.26%。但与此同时,11月P2P行业综合利率继续呈现缓慢下降态势,且综合利率再创新低,降至12.56%,同比下降了3.84个百分点;环比10月下降了0.15个百分点。
收益率下降是否代表着投资者的热情会有所减少呢?答案恰恰相反。11月全国P2P行业投资人数约为296.63万人,借款人数约76.26万人,环比10月分别增长了21.54%和23.85%。
P2P网贷行业的整体收益率正在逐步下降,有些平台的收益率甚至已经降到和银行的某些理财产品一样。经过今年央行的多轮降息降准后,整个金融市场的融资成本都降低了,给借款人的利息自然也会跟着下降,投资者的收益就不可能像以前一样那么高了。但在投资者看来,会有些许困惑,比如为什么有的平台收益率依旧在20%,而有的平台却只有10%左右,甚至低于10%呢?
有些平台的收益率降得比较低,是因为随着该平台投资者数量的增加,出现了资产荒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其实存在于很多平台身上。在国内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优质借款人和项目的数量都比较有限,但是投资者对于理财的热情却是日益增长,所以造成了供不应求的状况,一些平台就会采用比较合理的利率达到平衡。
经过前期的行业恶性竞争以及大浪淘沙的优胜劣汰,存活下来的平台大多有一定的实力,并且累积了大批忠实的投资者,此时行业共同回归理性的的竞争,就显得十分正常了。
作为平台方,除了本着普惠金融的目的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盈利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借款人而言,也不希望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对于投资者来说,P2P是一个投资理财的好帮手,如果没有高回报,也就失去投资的欲望了。在行业成立之初,时常会看到动不动20%以上的收益率,但其带来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坏账,大批投资者不幸“踩雷”的惨状还历历在目,这就是高收益伴随的高风险。现在的投资者渐渐把目光从收益转到了平台的安全性上,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证明投资者已趋于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