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海佳所描述的可能是二孩家庭普遍面临的情形,听起来的确令人头疼,但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妈妈们都掌握了自己的一套办法,去解决各家那本“难念的经”。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化解“争宠”难题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新西兰的冰冰回忆,她从打算怀二胎开始,就和女儿商量,见她很乐意有弟弟或妹妹才决定要一个。“当时女儿四岁,感觉她已经能听懂大人的话了,才决定问她是否愿意接受。毕竟孩子们的感情是要培养的,绝不能为了生而生。”当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知道“有一个弟弟或妹妹”到底意味着什么,荷兰的萌红说,自己的大女儿刚开始看到妈妈从医院回家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妹妹,兴奋了好多天,但是当这股新鲜劲儿过去了,她感到有些困惑,就问妈妈这个妹妹什么时候走?她为什么要住在我们家那么长时间?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背后,是孩子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这个时候家人的合理引导就变得至关重要。
不奢望成为超人妈妈
香港的嘉禾育有两个调皮的儿子,两胎间隔并不长,刚开始那段时间让她颇感煎熬:“第一胎我会紧张一些,不清楚自己做得对不对,会相信书上说的超过相信直觉;第二胎虽然也没做到多好,但会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最初生完大宝,我会投入所有精力和财力,但到二宝出生,资源要平均分配,反而没有了当初的那种的求胜心,一切顺其自然便好。我从一开始凡事亲力亲为,不想长辈插手,怕他们宠坏孩子,到后来忙到根本顾不了那么多,觉得有人帮手也是好事。”嘉禾生了二胎以后,一家人从市中心的蜗居搬去空气更好、空间更宽敞的郊区。她自认为相比以前一心关注孩子的需要,现在会更注重自身的发展,去考虑将来的职业规划,希望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和利益最大化,以更好地照顾两个孩子。她觉得是二胎改变了自己,因此心怀感激。http://cspz.hnjtxbyy0731.com/zj/3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