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27日是全国第22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在当日下午17点,人民 日报官方微博发表了一则关于“你真的知道如何应对校园暴力吗”的微博。无独有偶,在上周的《非正式会谈》中,来自十二个国家的代表分别分享了各自应对校园霸凌的方法。
在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中,对于小孩子“欺负别人”和“被欺负”的概念都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在土耳其和意大利,大人们对待校园暴力的观点是“小孩子的事情需要由他们自己去解决”。因此,在学校被打的话,回去告诉家长反而还会被教训,但是当即打回去不吃亏,家长反而会护着自己的孩子跟老师据理力争。
在英国,家长秉持非常传统的“绅士”教育,不推崇暴力。因为施暴的小孩子往往都是期待从被施暴者身上看到一些有趣的反应从而获得心理快感,所以,当小孩子在被欺负的时候,家长往往都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做一些有趣的反馈给欺负你的人,并且立即去告诉老师。
在人民 日报官微中,面对校园暴力时鼓励家长和老师站在监护人的角度积极引导孩子的行为。同时,其鼓励和呼吁不要冷漠围观,应该对施暴加以制止并对受害人进行保护的观念与杨迪在节目中的观点不谋而合。回顾自己小学经历,杨迪也曾有一个因为不好看、家庭条件差而被欺负的女同学。虽然能力有限,但杨迪在当时也曾挺身而出去保护那个女生。
在节目中,主 席团呼吁从校园、家长、老师甚至立法方面一起努力,保护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当中的身心健康。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校园霸凌的现象。站在包容的视角去学习以及借鉴各国遏制校园暴力的有用经验,可以在我国各项制度的完善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