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曝光:医托骗子行骗的手段
违规承包别处的门诊部科室,“租用”医生,潜伏在北京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天使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知名医院门口,冒充医生助理和导医,将外地来京看病的病人骗去就诊,开具不明配方高价药品,半年时间诈骗近30万元……
8日上午,涉及10余位被告,涉案金额29万余元,被害人超过60人的“黑门诊”诈骗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温榆河法庭依法公开开庭审理。
这个“门诊”如何承包?“医托”怎样行骗?在北京等一些优质医疗资源的城市,“黑医托”“黑门诊”现象近些年来不时发生,格外令人警惕。记者就此详细解剖这起案件,并展开调查。
承包“黑门诊”,骗人骗钱贻误病情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指控,2014年2月至8月期间,被告人赵某、李某、唐某、钟某、胡某、许某、彭某等7人,在北京市朝阳区南湖西园杏林仁海门诊部内,违规承包门诊部的科室。同时,雇佣被告人医生刘某、彭某、吕某、张某等4人,组织多名“医托”在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天使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同仁医院等各大医院附近,将主要是外地来京的看病人员骗往该门诊部就诊。
公诉机关指出,被告采取由无行医资质人员冒充医生助理及导医的犯罪手段,通过夸大医生身份和治疗效果、开具不明配方高价药品等方式,非法获得高额利润。半年时间内,60余名被害人被骗人民币29万余元。
在庭审现场,多名被告表示,“医托”主要以主动搭讪、诱人上钩、贬低名院、抬高诊所、主动带路的方式行骗,整个诈骗过程分工明确、组织有序。
“当时感觉自己就是在抓救命稻草,很容易就上当了。”作为本案的受害人之一,外地来京看病的吴女士告诉记者,因为丈夫罹患癌症,绝望中的一家人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北京看病。在医院门口偶遇“医托”时,听到对方将门诊部疗效吹得天花乱坠,抱着“万一有用”的心态试试看。结果不仅一万来块钱打了水漂,还延误了丈夫病情治疗。
揭秘医托行骗的“黑色产业链”
“黑医托”“黑门诊”的行骗手段是什么?背后又是如何分成?记者结合庭审现场和起诉书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承包”诊所,“租用”医生,“管理”制度严格。
行骗首先要有场地。在本案中,被告将目光瞄准了北京市朝阳区南湖西园杏林仁海门诊部。
“医院当时给我承包诊室的价格是每个月承包费一万五千元。”被告人彭某介绍,他们分别承包了南湖西园杏林仁海门诊部4个诊室。每个诊室1名医生,2名“医生助理”。这些“医生助理”和导医,大多只有初高中文化程度,根本没有行医资质。
本案中,每个诊室的“坐堂医”均具有承包资质,且都是已过退休年龄的老人,其中一位女医生吕某更是年过七旬。受到日结工资经济利益的诱惑,他们中多数是由熟人介绍或者主动应征至此。
诊室靠“承包”,医生靠“租用”,“医生助理”们开始寻找“医托”。为了方便可靠,他们先从老乡当中挑选。本案承包人和医托除了两位来自河北,其余都来自湖南。不仅如此,他们还形成了严格管理制度。每个诊室的“医生助理”分别联系着数名“医托”,“医托”负责介绍病人过来。
——“潜伏”北京知名医院门口,外地来京看病人员成“主要目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天使儿童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同仁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在本案中,这些前来求医问诊人数众多的知名医院,成了“医托”行骗的主要目标地。一些不熟悉情况的外地患者和家属,更成了“医托”们实施诈骗的重点对象。
被告李某是被告彭某找来的“医托”,李某在法庭上表示,给彭某送了三四个病人,都是彭某直接给钱。
——开具不明配方高价药品攫取利益,大多“吃不好,也吃不坏”。
儿童病、癫痫、肝病、脑瘫.肿瘤……在本案中,“医托”们选择诈骗的患者多数是慢性病患者。而他们花了好几千块钱高价买回来的却是配方不明的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