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贵,就是生鲜电商最大的问题。
生鲜.png
模式越来越多样化的电商给懒人们带来了极致的购物体验。在“让生活更便利、让问题更简单”方面,电商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电商解决的从来不是单一的购物需求,买和卖只是表象,它解决的永远是人们最本真、最具原动力的需求,这就是它的亲民所在。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所有互联网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开始跑马圈地进行宏大布局,忙着抢占用户、抢占流量入口、抢占市场蓝海,这也直接导致电商的变革,将服务模式向多元化扩展。社区O2O、社区零售快送,一时间都成了专业人士们口中所谓的“风口”。生鲜O2O作为社区O2O的一个分支自然也倍受关注。
作为一个标准的死宅,我非常关心这些资讯,因为它们直接决定了我走出家门的次数。生鲜电商如果做的到位,我就不用再去菜市场买菜了。
生鲜电商并不新鲜,早年淘宝就设有生鲜频道,我买、1号店也不缺,至于沱沱公社、菜到家、鲜直达之类的更是不胜枚举。京东扩大商品类目、布局O2O,将生鲜作为领头兵,致使生鲜电商借着京东这股东风又活跃起来。
可是这些生鲜电商与我这个死宅还是没有什么关系。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不但是个死宅,同时还是一个屌丝,我没有什么钱,没钱就意味着无法追求品质化的生活。纵观线上的生鲜电商网站,它们无一例外,全部挂着三个醒目的标签——有机、绿色、生态。这三个词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安全而高品质,带来的直接结果即是——贵!
这里就有一个现象不得不提出来。电商之所以广受大家欢迎,一是它的确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性,二是它的商品价格往往会比线下市场便宜。不论是电子产品,还是粮油零食,越来越多的人受价格吸引选择网上购买。但生鲜则是一个例外。有人会说,生鲜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对整个平台来说是极具毁灭性的灾难。于是涉及到食品安全这个敏感点,所有生鲜电商都慎重了,它们将商品的来源渠道一致锁定在了有机农场(水果/蔬菜)、生态基地(水产/肉蛋)、国外进口。如此高端的渠道注定了价格的昂贵。
贵,就是生鲜电商最大的问题。
除了商品本身价格昂贵,物流价格也是问题。从新鲜层面考虑,生鲜对物流配送的要求相当高,既要保持食品的新鲜,又要保证到达的速度,因而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冷链物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相比,在要求上更高、技术上更复杂、在建设投资上也更大,自然冷链物流比一般物流的收费也要更高。即使有的商家打着免运费的旗号,但从人力成本考虑,没有达到一定消费金额,商家并不会为消费者买单。有的消费者为了免运费不得不超出实际购买需求增加采购的数量,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还要担心存储问题。
价格贵、物流贵,因为贵,它注定高高在上,无法满足大部分老百姓的日常需求。
相信即使再懒、再宅的人,涉及到金钱问题,也不得不退缩。有消费理性的懒人,会忍一时麻烦,出门去菜市场买1块钱1斤的普通冬瓜,不会稳坐家中,在网上拍一个加运费要50块钱的有机冬瓜。
既然线上生鲜这么贵,那么生鲜电商是打算不理屌丝用户,一直走高逼格路线吗?
刘强东在谈及京东的“生鲜O2O”时说:“生鲜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种植者和消费者之间至少存在四个环节(他在这里举了一个卖大蒜的例子,详尽地说明了是哪四个环节,概括来说,即收购、产地批发、销售地批发、零售)。”他说,京东的目的就是要把中间环节全部去掉,既让种植者赚到钱,也让消费者不觉得贵。
可见,生鲜电商还是希望能让它的服务和价格更亲民。
但是打开京东的生鲜频道,不难发现,里面的商品大部分仍是偏于昂贵,除了那些几乎一上线就会被一抢而空的特价商品。一个会过日子的人,在权衡之下,还是会选择去菜市场。
作为生鲜电商的潜在用户,我希望生鲜电商的服务能够尽快地覆盖到与我有同样诉求的用户群身上来。
目前,生鲜电商的商品进货渠道决定了它的用户是以城市精英和高端白领为主,他们普遍的特点是收入高、讲求生活品质,并不在乎网上的果蔬比超市和菜场的价格贵一倍还是贵三倍。
工作忙、收入水平中等或偏下的普通人群,平常习惯于节流,不会频繁去线上的生鲜网站采购。这个群体中也有部分人到了周末不喜欢出门,希望也可以像买衣服、买化妆品、买零食、买家电那样在网上买到价格适中的菜蔬。这部分人就是生鲜电商的潜在用户。
若要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首先就要解决生鲜电商的落地问题。只有真正落地,价格才会相对下降。
一直以来,生鲜电商都遵照普通电商的运作模式。要么建立一套自己的体系,从种植采购到仓储配送全部由已方搭建,形成一条线式的服务,如沱沱公社或京东生鲜频道中的自营商品;要么与第三方商家合作,在平台上提供销售渠道,商品来源和物流配送皆由第三方自己搞定,如天猫。由于生鲜产品的特殊性,对仓储和物流的水准要求相当之高,因而无论是哪种方式,当将成本转嫁在消费者身上时,所呈现出来的价格都是颇为高昂的。
普通电商在进行落地时一般依靠“自建终端”和“整合渠道”这两种途径。自建终端即从线上走到线下,建立营业网点,比如在淘宝成长起来的化妆品牌“阿芙”,目前在许多商场都拥有实体店;整合渠道即是与既有实体店合作,如新浪家居电商与集美家居合作,在集美家居大红门店1号馆建立“集美·新浪家居电商体验馆”。这两种落地方式明显都不适用于生鲜品类,生鲜面对的消费人群遍布在大大小小的社区中,不是十几个连锁实体店就能满足的。电商既不可能在每一个社区开设实体生鲜网点,这样做需要在前期投入巨大成本,也太过于冒险;也不可能大范围地与社区便利店合作,这还需要额外投入一部分惊人的人力成本,专门用来送货上门。
生鲜电商如果想要切实落地,满足更多普通民众的基本诉求,就应转变思路。
现在很多年轻创业者大量做起社区生鲜配送,他们依靠各种方式,与社区内的居民建立起密切关系,满足社区居民日常买菜的需求。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保证送货快,又可以保证菜品新鲜,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进货渠道就在周边菜场,在价格上并不会贵得离谱。
生鲜电商要做的事情就是将他们整合成为自己的平台商户,这样也就意味着生鲜电商需要改变固有的运营方式,不可再像以往那般一味大包大揽,从种植采购到物流配送都想抓在自己手中,应该转变自己的一部分角色,在生鲜方面做好社区O2O平台服务,来获取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机会。面对社区普通消费者,就应该扮演好社区O2O应用的角色,为个人用户和社区商户做好位置服务和信息交互连接服务。面对高端消费者,依然可以为其提供自营的高端生鲜商品,与此同时更是可以搭载社区商户建立B2B2C经营模式,将自己变成社区商户的供货商。
反过来,这种方式也可以催生出更多的社区生鲜配送商户,进而将生鲜电商的社区O2O版图向更大范围扩展,服务到更多的人群。
结语:
我心目中的生鲜电商,应该是亲民的、落地的、平价的、便捷的、高效的。
大家并不是吃不起50块钱一斤的樱桃,也不是吃不起30块钱一斤的芦笋。生鲜电商仍然可以将有机、绿色、生态作为一个卖点,但还应考虑到大部分人的消费习惯。我们无非就是希望可以不去超市、菜场,坐在家中等待半小时或15分钟就有人为我们送来平价又新鲜的菜。
唠叨了这么多,就是希望生鲜电商能早点解决“接地气”的问题,为懒人和屌丝们提供更为亲民的服务,归根结底还是那么两句话:得屌丝者得天下,无懒人无电商。 |